再說李有全馬上將王孝直的死訊回報王羨兒。王羨兒聽說之後,不由得兩眼發直,半晌無言。李有全問道:“皇後娘娘,如今該如何是好呀?”
王羨兒頹然的搖了搖頭,說道:“王孝直一去,哀家膀臂盡折。大廈將傾,不可挽回矣。哀家此時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了。”
李有全說道:“皇後娘娘,請恕老奴直言。大將軍王誅殺異己,殘害忠良,可謂罪行累累,罄竹難書。如今朝廷之事,恐怕誰也阻擋不了大將軍王謀朝篡位了。皇後娘娘當務之急,應該尋求自保要緊。如果皇後娘娘能夠保全其身,以圖將來東山再起,也未可知。”
王羨兒問道:“王仁基一旦篡位,必將被天下人所唾罵和聲討,其必敗無疑,這是不爭的事實。王仁基不得好死也就罷了,可是王氏一族也將難逃謀逆滅門的大罪。哀家是他的親秭,定然也總歸一死,又如何能夠自保其身呢?”
李有全說道:“老奴認為,如今朝廷之外,畢竟還有李姓藩王。將來大將軍王篡位,必不能容下當今皇上,肯定要殺之,以絕後患。一旦皇上被弑,李姓藩王必將起兵討伐,而且平叛成功之後,李姓極有可能重掌天下。如果皇後娘娘此時暗中結好這些李姓藩王,許以皇位相賜為條件,老奴心想天下之人,誰不想當皇帝,興許能看在皇位的份上,這些藩王將來或許能夠保全皇後娘娘和王氏一脈。”
王羨兒聽後,沉思許久,才緩緩說道:“如今李姓藩王,當以晉吳二國為強,將來一旦舉事,也當以晉吳二軍為先。如果哀家所料不假,將來當皇帝者,不是晉王就是吳王。可是晉吳二王的王妃已被哀家設計誆騙而來,軟禁在宮中,又屢次加以謀害。二王的王妃一定對哀家恨之入骨,二國的國君也一定對哀家切齒痛罵。特別是晉王妃,哀家數次幾乎都要置之於死地了,恐怕她更不會原諒哀家了。縱然哀家要結好二國國君,恐怕二王妃也不會答應。”
李有全說道:“皇後娘娘不必擔心。娘娘對於吳王妃,隻有栽贓之嫌,並沒有施加謀害之實,何況如果加以皇位為誘餌,老奴深信吳王妃為了自身的利益,一定會對娘娘網開一麵的。至於晉王妃,雖然娘娘多次幾乎置之於死地,但以老奴的觀察,晉王妃並非是那種銜恨必報之人。昔日春桃曾經將晉王妃推入池塘之中,使其幾乎溺死,但是晉王妃不但不忌恨她,反而在她危難之時出手救了她,由此可見晉王妃之為人。而且據老奴所知,晉王妃昔日在平安州之時,曾經屢次被吳王妃所陷害,也是多次幾乎送命,但晉王妃始終不計舊恨,仍然待之情同姐妹,可見晉王妃之胸襟真是世人無人能比。皇後娘娘雖然陷害過晉王妃,但畢竟也對她有恩,要不是昔日娘娘力阻大將軍王出兵攻晉,相反卻派王孝直領軍助晉攻秦,晉國焉有現在之強盛?而且,要不是皇後娘娘的力薦,晉王妃又哪裏得封蓉敏郡主,從而享受無限榮光?老奴心想,晉王妃不會不念及皇後娘娘這些恩情的。隻要娘娘對晉王妃曉之以恩,晉王妃一定能感悟,也一定會對娘娘和娘娘的宗族網開一麵的。”
王羨兒聽了,沉思片刻,說道:“你所說的有理。隻不過,九五之尊隻有一個,晉吳二王之中也隻能有一個能登上皇位,哀家總不能屈萬乘之軀,同時向晉吳二王低頭結好吧?以你之見,晉王和吳王誰更能成為天下之主呢?”
李有全沉思許久,才肯定般說道:“請恕老奴直言。如果皇後娘娘要老奴說心裏話,老奴認為,將來得天下者,非晉王和晉王妃不可。”
王羨兒聽了,突然大笑了一聲,說道:“李有全,你的眼光與哀家一樣。吳王妃心胸狹窄,毫無容忍之仁,且於國內殺人如麻,樹敵無數,為人也冷酷無情,此等人物別看如今位尊殊榮,但早已埋下禍根,哀家料定吳國日後必亂。相反,晉王妃虛懷若穀,心胸坦蕩,輔佐晉國從一個邊陲弱邦一躍成為天下強國,可見其治國之才非比尋常。說實話,哀家有時看見晉王妃,都隱約感覺她似有彩鳳附體一般,這絕非常人所比。哀家以前為了王氏的基業,才不惜任何手段想要除掉她,為的就是防止她奪取哀家的江山。可如今,誰想到竟然時過境遷,哀家倒要為了王氏宗族的性命,反過來求她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看來這次是老天要懲罰哀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