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意欲托孤(1 / 2)

再說皇上李重俊正在內宮與秦怡菲、汪雲慧、潘彩霖等女子廝混享樂,突然得到柳從謙的稟告,說是秦王李重遇被刺身亡,頓時大驚失色,連忙問柳從謙道:“秦王是朕親弟,又是朝廷的攝政王,如今他遇刺,叫朕該如何是好?”

柳從謙說道:“秦王殿下雖然遇刺身亡,但刺客已經被微臣抓獲,現正在刑部大牢看押。微臣認為那些刺客肯定是受人指使,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刺殺秦王殿下。此事事關重大,甚至關乎朝廷根本和江山社稷,因此微臣建議皇上立刻下旨,讓刑部官吏對那些刺客嚴刑審訊,務求他們招出幕後真凶並繩之以法,來為秦王殿下報仇。”

李重俊點頭說道:“就依愛卿之言。你馬上傳朕旨意,讓刑部官員立刻嚴審這些刺客,務必將刺殺秦王的凶手全部緝拿問罪。柳愛卿也隨刑部一起查辦此事吧。”柳從謙答應了一聲,隨後轉身離去。

此時漪鳳為了陷害武惜月,早已將其兄武嗣思調離刑部尚書一職,改為他任,而由心腹郭諺繼任刑部尚書。那郭諺領了聖旨之後,立刻和柳從謙連夜主審薛芳等人。薛芳則按照桓橫事先安排的說辭,招供說是武惠妃為了報私仇,暗中指使皇宮總管張宗之讓他刺殺秦王李重遇。郭諺取得了薛芳的口供畫押之後,先報與漪鳳。漪鳳見了供狀大喜,於是便和桓橫商量。

桓橫說道:“既然取得了薛芳的口供,郡主千歲可命郭諺和柳將軍連夜進宮麵聖,奏明此事。微臣料定由於此事關乎重大,皇上肯定會傳召郡主千歲入宮商議,郡主千歲便趁機請求皇上將張宗之押入大牢問罪。張宗之在皇宮之中養尊處優慣了,一定受不了刑部的嚴刑拷打,因此他在酷刑之下必然招供。一旦張宗之招供了,那麼武惠妃便也坐實了幕後刺殺秦王的罪狀,到那時皇上震怒之下,武惠妃就算再狡辯,也終將難逃一死。”

漪鳳問道:“張宗之老奸巨滑,又深得皇上寵愛,本宮料定皇上一定會招他詢問此事。如果他當著皇上的麵巧舌如簧、拒不認罪,皇上肯定會半信半疑,因此也未必會下旨將他投入大牢問罪,那時又該如何?”

桓橫說道:“郡主千歲不必擔心,微臣早有計謀對待。如果張宗之真要是狡辯抵賴,郡主千歲可建議皇上立刻將薛芳帶來對質,微臣自會安排好一切,一定會讓張宗之百口難辯。”

漪鳳大喜,於是派人通知郭諺和柳從謙連夜進宮,將薛芳的口供呈給李重俊。

李重俊由於每日都在皇宮內宮中和秦怡菲等眾女子飲酒作樂,幾乎足不出戶,再加上秦怡菲等人有意排擠張宗之,便時常慫恿李重俊讓張宗之遠離身邊。李重俊經不過她們的甜言蜜語,於是便下口諭讓張宗之回總管府休息。張宗之自然知趣,再加上現在武惜月已是大腹便便,急需他遮掩和照顧,也就順勢答應了。此時,武惜月已經懷胎九個月了,身子日漸沉重,行動頗為不便,而張宗之也已經有數日沒有見到皇上了。

卻說郭諺和柳從謙覲見到李重俊,訴說秦王遇刺的幕後指使是武惠妃娘娘和皇宮總管張宗之,並將薛芳的口供呈上。李重俊大驚,頓時也沒了繼續玩樂的興致,思前想後,自忖如今秦王一死,朝中大臣除了漪鳳之外再無可以商量之人,於是便下旨立刻招漪鳳前來禦書房議事。

漪鳳來到禦書房,行禮已畢,李重俊便迫不及待的將薛芳的口供遞給她,隨後問道:“禦妹看此事應該如何處理?”

漪鳳說道:“啟稟皇上,薛芳大逆不道,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刺秦王殿下,實在該千刀萬剮,死有餘辜。惠妃娘娘心胸狹隘,為泄私憤,唆使張總管收買其義子行凶殺人,也罪該萬死。為了維護皇家的威嚴,也為了給秦王殿下報仇,臣妹建議皇上立刻將張總管押入大牢,由刑部官員拷問出實情。如果張總管所招供詞與薛芳的口供屬實,皇上可下旨將其午門外典型正法,並誅滅九族,以正視聽。至於惠妃娘娘,如果也如張總管和薛芳口供所言一致,則其為人陰險狠毒,兩麵三刀,銜私廢公,實為不齒小人,皇上應該罷黜其惠妃殊榮,為了使其不再禍亂宮中,應該按照皇宮內宮規矩,賜以鳩酒。”

李重俊聽後,皺眉說道:“張宗之跟隨朕十多年了,他的為人朕還是十分了解的,對朕也忠心耿耿。至於武惠妃,一介女流,又身處內宮,本性柔弱,雖然與秦王有些矛盾,但也總不至於要置秦王於死地吧。如果單憑薛芳一麵之詞,朕還是有些不相信。”

漪鳳見李重俊滿臉的疑惑,眼珠一轉,立刻圓滑的說道:“皇上聖明,臣妹也覺得此事牽扯到武惠妃和張總管,的確不可思議。但是臣妹聽聞這個薛芳本身就是張總管的義子,對張總管素來言聽計從,自從他前些年兵敗靺褐以來,被皇上將為禦林軍士卒,其間多虧了武惠妃和張總管的暗中幫襯,才又勉強升為禦林軍的一名偏將。薛芳因此對武惠妃和張總管感恩戴德,更加誓死效忠。薛芳本來就是戴罪之身,又與秦王殿下素無恩怨,若是沒有像張總管這種對他有大恩之人的指使,他又怎能甘冒風險刺殺秦王殿下呢?因此,臣妹覺得薛芳之言雖然隻是一麵之辭,但也不能不信。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張總管真是被冤枉的,又何怕薛芳的栽贓陷害呢?臣妹建議皇上不如傳張總管和薛芳前來對質,一辨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