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舅公!”
電話通了,蘇九開口招呼了一聲。
“舅公,有件事情,需要你現在就去做。”
“對,立馬回蘇家大院,找到我爺爺,告訴他和羅老,蘇家重出風水界了,爺爺自然會明白是什麼情況的。”
蘇九交代著,片刻之後,掛掉羚話。
蘇家崛起的事情,自己曾經跟爺爺過。
原本按照自己的計劃,是要等到百年之約後,自己從昆侖之行平安回來,才開始實施,但是,沒有想到,計劃遠遠趕不上變化,這一點,讓蘇九微微的有點怔然,烈家的事情,確實是意料之外所發生的事情。
不過,既然發生了,索性,就將計就計進行下去,蘇家在華夏沉默了百年之久,也是時候亮亮相了,不然,還真的有許多人,忘記了蘇家的存在,忘記了蘇家曾經是華夏風水界九大守護家族榜首的這個身份。
蘇九腦海中微微的思索著,老神在在散著步,獨自行走著,穿越來來往往的人群,顯得有些迥然不同,格外的有一種獨特的氣質散發開來。
怔然。
神在!
蘇叢抬頭看了一下遠方,朝著那個方向前進,下一步,不是回湘大,百年之約隻有兩年的時間了,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既然蘇家崛起的計劃已經開始實施了,那麼就幹脆讓他瘋狂一點。
……
烈家是神農氏後代,炎帝的後代,炎帝陵是烈家的大本營。
橋山黃帝陵,軒轅氏,九大守護家族之一,最低調的一個家族,黃帝之後。
蘇九下一站,就是橋山黃帝陵。
黃帝陵古稱“橋陵”,是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曆史上最早舉行黃帝祭祀始於秦靈公三年(前422年),秦靈公“作吳陽上畤,專祭黃帝”[30]。自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以來,橋山一直是曆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之地[1],保存著漢代至今的各類文物。
黃帝陵所在的橋山,位於陝西黃陵縣城北約一公裏處,是子午嶺向東延伸的部分。子午嶺南北而行,北為“子”,南為“午”,故稱“子午嶺”。
橋山在遠古時代為有蟜氏居地,稱作蟜山;黃帝時代稱作“軒轅之丘”或“軒轅之台”,黃帝因此而得名“軒轅”,黃帝城中宮即位於此,以後演變成橋山。
黃帝聯合炎帝打敗蚩尤後,由華族部落聯盟首領成為下共主,使華夏民族由蠻荒時代跨入了文明時代,黃帝的豐功偉績理所當然地受到後世的敬仰和崇拜。黃帝死後,人們為了表達對這位人文初祖的懷念之情,便在橋山起塚為陵,立廟祭祀。在黃帝死後的幾千年裏,曆代祭祀黃帝的活動從未中斷。從虞、夏、商、周到秦、漢、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時段將黃帝同時作為“神”、“帝王”祭祀外,都無一例外地將黃帝作為祖先祭祀。
軒轅之後。
黃帝陵之地。
九大守護家族的軒轅氏並不叫軒轅,而是叫蟜氏,簡稱橋氏,曾經三國戰國時代的喬氏其實就喬家人。
蘇九此行的目的,就是橋氏。
傳黃帝乘龍升時,臣民們挽留不住,以致把黃帝的衣襟、靴子和寶劍都拽下來了。臣民們為了紀念黃帝,便把這些遺物都埋在橋山之巔,這裏便成了黃帝的衣冠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