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讓說服變得更有力(2)(1 / 3)

雖然晚清政府的昏庸和腐敗是曾國藩能夠以戰敗之將的身份得到賞識的一個原因,但是曾國藩在這件事情當中表現出來的高超的語言運用能力值得人們學習,如果不是當初一個詞語的巧妙運用,曾國藩恐怕難逃重罰。現代生活中,人們在麵臨危機之時,如果同樣能用隻言片語化解一場災難,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期望越高,結果越好

從理論上說,一個人的目標定得越高,這個人的成就也會相應的越大。

國外有兩位教授曾經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他們將學生們分為買方和賣方兩組,然後在他們中間設一道屏障,使雙方無法交談,讓他們之間的交易在桌子底下用字條來進行。實驗者對兩組學生的指示是一樣的,隻有一點不同就是:其中一組所接到的是“以75元成交”的指示,而另一組所接到的是“以25元成交”的指示。

這個實驗的結果:被指示“以75元成交”的那組學生,幾乎都能以近75元的價格成交,而被指示“以25元價格成交”的那組,也都以將近25元的價格成交。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期望較高的人總是能得到較好的結果;期望較低的人,則往往以較低的價格成交。由此可見,在進行談判報價的時候,心理學家和公關專家就有了這種以高報低的策略。

1972年12月,在歐洲舉行了一次領袖會議。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又一次讓大家領教了她運用以多報少、以高報低策略的高超手段。

撒切爾夫人在這次會議上表示,英國在歐洲共同體中負擔的費用過多。她說,英國在過去的幾年中,投入了大筆的資金,卻沒有獲得相當的利益,因此她要求將英國負擔的費用,每年減少10億英鎊。這個高得驚人的要求使與會的各國首腦們臉色發青,他們認為撒切爾夫人的真正目標是減少3億英鎊。

於是各國領袖們紛紛提議英國隻能減少2.5億英鎊,他們認為這個數字是大家都能夠接受的。可是,這位素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是不可能輕易就妥協的,她仍然堅持原有的立場,於是談判陷入了僵局。由於10億英鎊與2.5億英鎊的差距實在太大,雙方僵持住了,難以達成共識。

其實,這種情況早在撒切爾夫人的意料之中。她的真實目標並不是10億英鎊,她真實的用意是借著提出高額費用,改變各國首腦的預期心理。當然英國的對手們也沒有輕易地改變自己的立場。於是,英國和法國這兩個在歐洲共同體中處於領導地位的國家,開始私下使用起了威脅手段。

撒切爾夫人告訴議院,一定堅持和執行她提出的方案,並且暗示對手沒有選擇的餘地,她也含蓄地警告各國做好心理準備,並且從各方麵對法國施加了壓力。針對英國的強硬態度,法國也相應地采取了不一樣的手段,他們在報紙上大肆刊登批評文章,訴說英國在歐共體中采取的高姿態乃是別有企圖。

麵對各方的壓力,撒切爾夫人明白,要讓對手接受她提出的要求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就必須讓對方知道,無論什麼手段,英國都不會改變自己的初衷,絕不向對手妥協。由於撒切爾夫人不懈的抵製,最終迫使對手作出了很大的讓步。

逐漸的,法國的立場也開始動搖了,撒切爾夫人逐漸把歐洲共同體各國首腦的期待,修改為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最後,歐洲共同體終於同意英國每兩年削減8億英鎊的提案。撒切爾夫人期望的目標終於得到了實現。她運用提高條件的策略,終於得到了驚人的效果,為英國省下了一大筆支出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