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少時得道,遊行百年,磨曆心性,所遇之事不知凡幾,所斬妖魔難以自數。眾人皆知,人奴為邪魔以人軀煉之,無痛無感,早已背離人道,遇之皆可殺之。於二十七歲之時,偶得一奇物。那日,途徑深山茂林,偶遇魔窟,年少輕狂深入其中,遇一金三銀,數十銅盡斬之。
本欲離去,忽覺洞中似仍有生靈。吾尋之,觀二人,身著婚衣卻藏於池中。仔細一觀,竟為人奴也!可歎之餘,吾欲除之。一擊之下,其中為男者,竟以身相擋,吾頗為詫異。其一,疑人奴仍有靈智,其二,驚於男者為何一擊不死。幾經試探,吾以為是其生前,曾練雙修之法,可共擔吾之法力。再三驗證,兩奴早無靈智可言,隻道是:
“兩情若為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感情之事,頗為玄妙,吾覺男者之行,是為執念也。感歎之餘,以靈火共葬之。焚盡後,欲將灰燼收納,葬於相思木下。卻於灰燼之中,得二小球。
小球者,溫潤如玉,色澤丹紅,隱隱異香發散。吾不知何物,幾經嚐試,知其可存氣血之力,存量之大,竟不止三元。氣血存於一球,可與另一球中取。讓吾驚奇則是,吾存氣血之力,於另一小球取得之時,氣血之力頗為溫和,吾推測世人皆可用之。
聯想人奴與體修頗為類似,終明曉,非其可承吾之法力,而以此物,可使兩者氣血互通有無,恢複之力,提升數成。一擊不殺者,皆可複原也。如此之功效,吾覺此物可為異寶也,取名為同心丹,後覺不妥,因與氣血之力有關,並於人奴中得,故再名:氣靈血珠。
吾覺此事頗為奇,故作此篇,以記之。此篇意之,在於告之世人有三也:
其一,遇邪魔外道者,不可生惻隱之心,望盡力屠之。
其二,遇魔者若不敵,望舍生取義,隻因落入魔手,往甚於死也。
其三,若偶得此寶,望用於正途,且厚葬其身。
——摘自《雲中雜記》雲遊道人.記
------------------------------------------吾是分割線-----------------------------------------------------------------------
為人奴超度,耗盡了衛四所有的精力,原本可以再堅持一刻鍾的琉璃寶光,也早已消耗殆盡。一身的靈力也是十不存一,讓衛四心中微微一歎。麵臨突如而來的變故,心中的感覺還是讓衛四做出了一種極不明智的選擇。雖被掃地出門,但心中的佛總歸是難以放下。
衛四明白在此時,任何一種不明智的做法,都有著使得整個小隊滅亡的可能。但自己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那麼就隻能盡力去彌補。好在衛四在得到氣靈血珠的同時,向衛隊說明了情況。
衛隊也是沒有想到,通靈血珠竟然是這麼產生的,並且衛隊知道,通靈血珠的價值,對於體修來講,比一株王藥更加有著吸引力。而體修的手中往往有著一般人沒有的好東西,隻要這對氣靈血珠的品質稍佳,即便是換取一枚通靈主級別的靈寵卵也不為過。
為人奴超度,別看衛四隻是說了短短的六個字,但是作為佛門中人,常常掛在嘴邊的的六字,又怎麼隻是僧尼的口頭禪這麼簡單呢?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可以說本就是佛門經文的總綱,代表著佛門的宗旨與宏願,平常僧尼不斷地念著,就是在不斷地為這六字禪言加持願力,待到有僧尼需用之時,以自己的佛心與之溝通,便可發揮出異於平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