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番外三長寧公主(1 / 3)

冬去春來,又是一個百花爭豔的季節。姹紫嫣紅,爭奇鬥豔。

文昌侯府,東偏閣,笑語盎然,難得熱鬧。已過而立之齡的長寧公主,歲月對她分外得厚待,一派嫵媚夭桃態,恰是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有道是:冶袖長裾蘭麝香,點翠施紅競春日。

抬眼覷了下四妹的舉止作態,平陽低首心頭歎息了下,唉,如此這般,何苦來哉。

確如平陽所忌憚的那般,長寧終是成了慕容家的媳婦。慕容氏,一門迎娶三位公主,自是榮光無限。自耿吳之亂後,祁、慕容兩家因鎮壓叛亂有功,且又得封侯拜王,又因祁暮清坐鎮京師,一手掌控天下兵馬大權,自然風頭無兩。

這些年,最出彩的當屬:昔日的京城紈絝二少——李從讓與慕容棋,李從讓本就是李氏皇族,可以暫且不談。慕容棋卻得細細說說,他的戰功能耐那是有目共睹的,這些年東征西討算得上戰功赫赫,威名天下。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卻是他的婚事。據所謂的知情人講:文昌侯當年在長寧公主的親事上,可以說是毫無掩飾自己的目的,態度難得地強橫,肆意幹涉阻擾朝廷與突厥的再次聯姻和談,接著可以說是萬般設計,用盡心機隻為把長寧公主娶進門,此事幾乎鬧得天下皆知,文昌侯慕容棋算得是強買似的迎娶了當今聖上的嫡親妹妹長寧公主,再後來,這對好似天生冤家的夫妻,幾乎三天兩頭的出狀況,中間不乏軼事趣事,無一不成為京城乃至天下百姓茶前飯後乃至閑暇時的談資。

這個暫且不談,天下人也不是傻子。如今的天下雖嘴上說是李家的,但實際上,老早算得上是慕容家的了。這對夫妻之間說是兩口子的矛盾,說大了,不如說是李氏皇族與後起新貴慕容家的間隙。幾乎所有人都等著看了,看這最後是:到底是誰弄死誰?!

在這世上,一般的事情也許是可以商量的。惟有,這皇權、天下的歸屬,是不能輕易妥協的。古書上寫的堯舜禪位互讓的佳話,到底隻是傳說,臆想。又有誰知道,這看似平穩和樂的禪讓背後,又有多少的刀光劍影。前人的事情,到底是作古的。可當下,慕容家與李家貌似就是這般尷尬的境遇。倒要看看這些上位者如何處理這些,不管結果如何,他們這些平頭白丁隻管看熱鬧,等著為皇帝高聲賀萬歲就好。

外頭坊間的傳聞軼事越發地沒了邊際,乃至後來,終傳到了濯園裏深閨不出的平陽耳邊。秉著世間事情皆無空穴來風的原則,平陽先是給了此事處心積慮瞞著她的祁暮清,狠狠地一頓排頭。緊接著,進宮在木匠房找到她那不爭氣的皇帝二哥,當下沒給氣暈了,直接將一身工匠穿著的皇帝提溜到尚寧宮去,顧太後得知緣由,對這不爭氣的皇帝兒子好一番的訓斥。

顧太後惱怒過後,回得神來,細細思量後,瞧著李朝勘焉搭頹然的樣子,卻又不得一聲長歎。終是難為這孩子,瞧一瞧如今這天下的局勢,任憑誰也隻怕心有餘而力不足。大勢已去,大勢已去。

相對於顧太後的落寞,皇帝二哥的頹廢,平陽倒有著幾分淡定在,她一步步的謀劃正是為了族人得以存活,其它的,真心不是那麼重要。天下、皇位,對於她來說,真心不是那麼重要。想想她李氏一族的女子,自太祖得了這天下後,又有幾人不是這政治皇權下的陪襯者。嫁與宗親,嫁與番邦,嫁與功臣之後,嫁與……世人說她們都是甚麼金枝玉葉,實際上,嗬嗬,當真的可笑。她們的父兄永遠以皇權為第一考量,李家的女兒失去的夠多了。

就如現下,離經叛道者,比如:壽安公主,蓄養麵首,縱情楚館,甚是囂張的很。又有誰會知道,當年年少時的壽安公主卻是個乖巧無比的俏佳人兒,美貌天下聞名。可這壽安公主脾氣卻又有乖張的一麵,她不願成為父兄政治的棋子,不惜出家入道來逃避。再後來,據說是喜歡上了一個翩翩書生,想下嫁……對方卻因為她公主的身份,避之唯恐不及。很快,那書生有了歸宿,與一個門當戶對的女子雙宿雙飛去了。自那以後,壽安公主算得上是一夕間性情大變,作風放*蕩,縱情風月……世人隻當個軼聞來打趣皇家,又有誰知道個中的心酸苦楚。猶記得,三年前,壽安公主一身衝天的酒氣,孤身騎著匹馬闖進濯園內院。跌跌撞撞進得門來,抓住自己的手,臉上的淚流個不停,嘴裏反複叨念著一句:“放了他好嘛?平陽,姑姑一輩子沒求過誰。放了他,求你了。姑姑隻能來求你……”

她先是滿頭霧水,根本鬧不清發生了甚麼。很快,憐煙她們過來將醉酒的壽安公主帶了下去歇息,再由著紫鵑幾個人慢慢地將事情給自己講了個明白。得知前因後果後,平陽甚是啞然,這到底算甚麼?!也就是昔日的那翩翩書生如今落難了,下在了死牢裏,原因很簡單:這些年,天下分崩離析,揭竿立王者不甚枚舉,那家夥活該倒黴跟著的一個叛王最近剛被文昌侯慕容棋鎮壓了。那書生的妻子當時得以逃脫,千裏迢迢地跑來京城,找壽安公主救命來了。

真真的好笑,哪裏來得如此厚顏的人,平陽得知緣由,越發地不恥。替自己這傻姑姑不值,說這壽安公主荒唐,放眼天下,也沒幾個比得過。說這壽安公主癡情傻,放眼天下,確實也沒幾個人可以比得過……

對於這般的人,平陽自然巴不得慕容棋當下立刻活切了他們,卻也不好因此拂了她這可憐姑姑的臉兒,思來想去,隻得交給顧太後去處理。最後,那書生貌似得以活命,卻死罪難逃,與他那妻子一起發配充了軍。壽安公主像是解了甚麼心結似的,居然一夜遣散去了道觀裏的所有人,若不是顧太後攔著,怕是已然剃了發做姑子去,說是什麼塵緣終是了了。

外人說道好的無數,讚歎那書生妻子情深不離不棄的有之,評論壽安公主癡情的更多。平陽聽了後,恨不得當即撕碎了那些多嘴的家夥,真真的是人嘴兩張皮,上下都能說。

想著,前世的壽安姑姑是城破時自盡而亡,今世又是這般的結局,若是以前,平陽絕不摻和這些事情,可得知了壽安公主過往的一番事情,思來想去的不甘心,終是走了一趟宮裏,與顧太後、賀皇後商議了番,將宗族裏早年沒了父母的一對兄妹過繼給了壽安公主,不為別的,隻給她些牽絆與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