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年代順序扼要重述整部著作中的大事;有關作者本身的概況然而,為方便記憶起見,我以為扼要總結一下已經作了較為詳盡敘述的各個不同時期的事件是適宜的。
主降生前60年,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作為第一個羅馬人以武力進攻下列顛井打了勝仗,然而,他並不能獲取這個王國。
主曆46年,克勞迪烏斯作為第二個羅馬人來到不列顛,征服了島上的大部,並把奧克尼群島納入羅馬帝國的版圖。
主曆167年,埃堵塞成為羅馬教皇,他極為榮耀地統治了教會十五年。
不列顛王盧修斯寫了一封信給他,要求成為基督徒。他的這一要求得到了滿足。
主曆189年,塞維路斯成為皇帝,此後統治了十六年。他建造了一條接連兩個海岸,圍繞不列顛的土堤。
主曆381年,在不列顛成為皇帝的馬克西姆斯跨海進入高盧,殺死格拉齊安。
主曆400年,羅馬被哥特人攻占,從此結束了羅馬人在不列顛的統治。
主曆430年,教皇塞萊斯丁派遣帕位迪烏斯到信奉基督的蘇格蘭人中間任他們第一個主教。
主曆449年,馬西安和瓦倫泰尼安同時成為皇帝,共治七年。其間,英吉利人應不列顛人的要求來到不列顛。
主曆538年2月16日出現日食,從第一時辰持續到第三時辰。
主曆540年6月20日出現日食。天上的星星在第三時辰出現,持續了差下多半個時辰之人。
主曆547年,艾達執政,開創了諾森伯裏亞王朝,繼而統治了十二年。
主曆565年,哥倫已神父從蘇格蘭到不列顛教導皮克特人,並在海伊島建造了一座修道院。
主曆596年,教皇格雷戈裏派遣奧古斯了和一些修士到不列顛,向英吉利人傳播《聖經》福音。
主曆597年,上麵述及的那位導師到達不列顛。這是英吉利人到達不列顛後第一百五十年的事。
主曆601年,教皇格雷戈裏給已經在不列顛成為主教的奧古斯丁送去披肩,井給他派去包括波萊納斯在內的更多的福音傳播者。
主曆603年,在德格沙斯坦發生一場戰鬥。
主曆604年,東撒克遜人接受基督教,當時薩伯特為國王,梅利圖斯為主教。
主曆605年,格雷戈裏去世。
主曆616年,肯特王埃塞爾伯特去世。
主曆625年,波萊納斯由大主教賈斯圖斯任命為諾森伯利亞主教主曆626年,愛德文王的女兒伊恩弗萊德和另外十二人於聖靈降臨節前頁麵夕接受洗禮。
主曆627年,愛德文王及其王國人民於複活節接受洗禮。
主曆633年,波萊納斯在愛德文王被殺後回到肯特。
主曆640年,肯特王伊德鮑爾德去世。
主曆642年,奧斯瓦爾德王被殺。
主曆644年,一度是約克城主教當時是羅切斯特城主教的波萊納斯去見主。
主曆651年,奧斯溫王被殺,艾丹主教去世。
主曆653年,皮達王治下的中英吉利人接受了基督教奧秘的教育。
主曆655年,彭達被殺,麥西牙人成為基督教徒。
主曆644年,出現日食。肯特王厄康伯特去世。科爾曼和蘇格蘭人回到自己人民之中。發生一場大瘟疫。查德和威爾弗裏德成為諾森伯利亞大主教。
主曆668年,西奧多被任命為主教。
主曆670年,諾森伯裏亞王奧斯維去世。
主曆673年,肯特王埃格伯特去世。在赫特福德舉行了有國王埃格弗裏德參加、由大主教西奧多主持的宗教會議。這次會起了很大作用,定出了十條教規。
主曆675年,統治了十六年的麥西亞王伍爾夫希爾去世,把王位留給他的兄弟埃塞爾雷德。
主曆676年,埃塞爾雷德蹂躪了肯特。
主曆678年,出現一顆彗星:主教威爾弗裏德被埃格弗裏德王革職,博薩、伊塔和伊德赫德被授主教職接替他。
主曆679年,阿爾夫溫被殺。
主曆680年,在希思菲爾德平原召開一次由西奧多主持的有關普世信仰的宗教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來自羅馬的修道院院長約翰。同年,惠特比女修道院院長希爾德去世。
主曆685年,諾森伯裏亞土埃格弗裏德被殺。同年,肯特王洛西爾去世。
主曆688年,西撒克遜王卡德沃爾德從不列顛去羅馬。
主曆690年,大主教西奧多去世。
主曆697年,奧斯思裏思王後被自己的一些貴族,即麥西亞的貴族謀害。
主曆698年,諾森伯裏亞王的將領伯特雷德被皮克特人殺害。
主曆704年,統治了麥西亞王國三十一年的埃塞爾雷德王成為修士,把王國交給森雷德。
主曆705年,諾森伯利亞王奧爾德弗裏德去世。
主曆709年,麥西亞王森雷德執政五年後赴羅馬。
主曆711年,地方官伯特弗裏恩與皮克特人之間爆發了一場戰鬥。
主曆716年,諾森伯裏亞王奧斯雷德被殺,麥西亞王切奧爾雷德去世。
海伊島的修士在埃格伯特這位屬主的人的引導下,開始守普世複活節井采用正確的教會削發式。
主曆725年,肯特王威特雷德去世。
主曆729年,出現叁星,神聖的埃格伯特去世。同年,奧斯裏克去世。
主曆731年,大主教伯特沃爾德去世。同年,即麥西亞王埃塞爾鮑爾德十五年,塔特溫被授予坎特伯雷教會第九任大主教聖職。
以上這些是我從先人的著作中學到的、從長者口中聽到的、本人所知道頁麵的有關不列顛,特別是英吉利的教會史資料,在主的幫助下,由我,比德,基督的仆人、韋穆和賈羅的聖彼得一聖保羅修道院的神父,編撰成書。
我出生於該修道院的所在地,七歲時由我的親屬托付給最可敬的院長本尼狄克撫養,後又轉到切奧爾弗裏德手中。此後,我的一生都在該修道院裏度過,致力於《聖經》的研究,我在遵守教規,堅持每日在教堂所進行的唱詩之餘,一直把學習、教授和寫作當作自己的樂趣。
此外,我在十九歲時成為助祭,三十歲時成為神父。這兩個職務都是在我的院長切奧爾弗裏德命令下由最可敬的主教約翰授予我的。
從擔任神父起至五十九歲止,我都一直在為自己也為我的兄弟們的需要專心攻讀《聖經》,簡要地記錄和搜集可敬的教父們所寫的作品。此外,我還用說明釋義的方式寫了如下著作:
論《創世記》初,至以撒的出生和以實瑪利被逐,四卷。
有關會幕、聖杯和神父的聖衣,三卷。
論《撒母耳記上》,即至掃羅之死為止,三卷。
關於聖殿的建造、寓言評注及其它,兩卷。
還有論《列王紀》,三十個問題。
《論〈所羅門箴言〉》,三卷。
《論〈雅歌〉》,七卷。
論《以賽亞書》,《但以理書》、《十二小先知書》、《耶利米書》的一部分以及神聖的哲羅姆的論文中透摘出來的部分章節。
《論〈以斯拉記〉〈尼西米記〉》,三卷。
《論〈哈巴穀書〉》,一卷。
論《多俾亞傳》,一本有關基督及其教會的寓言評注書。類似的還有有關《摩西五經》、《約書亞記》、《士師記》的論文章節。
論《列王紀》和《曆代誌》。
論《約伯記》。
《論〈箴言篇〉》、《傳道書》和〈雅歌〉》。
論先知以賽亞、以斯拉和尼希米。
《論〈馬可福音〉》,四卷。
《論〈路加福音〉,六卷。
有關福音書的講道集,兩卷。
聖奧古斯了著作中說明使徙的材料,我都仔細地按順序列出。
《論〈使徒行傳〉》,兩卷。
《論七封大書信》,每封一卷。
《論聖約翰的〈啟示錄〉》,三卷。
類似的還有關於《新約全書》中除《福音書》外的各章類似的一本寫給不同人的書信集。其中一封有關世界六日,一封有關以色列子民們的滯留地,一封有關以賽亞的話:“(他們)並要囚在監牢裏,多日之後便被討罪。”一封有關閏年的原因,一封有關阿納托裏烏斯提出的晝夜平分問題。
還有聖人列傳;我把波萊納斯寫的有關懺悔者聖費利克斯的生平和遇難的一本韻文譯成散文。
聖阿納斯塔修斯的生乎和受難一書從希臘文濫譯過來,經某些劣手修改為更為拙劣。我已盡我所能地照原意修改。我先是以英雄詩體,後以散文形式寫了《神聖的教父卡思伯特的生乎》一書,卡思伯特既是主教又是修士。
頁麵這座修道院--我愉快地在此事奉仁慈的天主--的院長史包括了本尼狄克、切奧爾弗裏德、瓦特伯特的事跡,兩卷。我們這一島嶼和國家的《教會史》,五卷。
有關殉道聖徒誕辰的殉道者列傳。在這本書中我盡力列出我所知道的殉道聖徒,不僅記載了他們在哪一天,而且記載了他們怎樣鬥爭以及在誰的審判下戰勝了世界。
一本用不同韻律寫成的《讚美詩集》。
一本用英雄詩體即哀歌體寫成的《警句集》。
論事物的本質,論時令;一個專題一卷。
另一本類似的化時令的較大部著作。
一本按字母順序排列的《拚字法》。
一本《詩歌藝術》,後麵另附一本《修辭與比喻》,這是一本討論隱含在《聖經》裏的修辭表達法的書。
我祈求你,仁慈的耶穌,你出於仁愛讓我盡情地吸取了你的知識的福音,你也一定會出於慈愛允許我有一天見到你--智慧的源泉,並且永遠站在你的麵前。
在主的幫助下,《英吉利教會史》的第五卷到此結束。
頁麵修道院長列傳和給埃格伯特的信韋穆和賈羅修道院各位神聖院長:本尼狄克、切奧爾弗裏德、埃奧斯特溫、西格弗裏德和瓦特伯特的生平--由該院神父和修士比德依次列出比斯科普,取名本尼狄克,是基督的忠仆。他在天恩的讚助下在威爾河河口北麵的一塊由可敬的十分虜誠的國王埃格弗裏德捐助給他的土地上建造了一座紀念最神聖的使徒之首彼得的修道院。他以建造該修道院時的虔誠之心治理了該院十六年。其間他經曆了無數艱苦的旅行,多次身染疾病。我可以用神聖的教皇格雷戈裏在稱頌一位院長--他的姓與比斯科普的名相同--的生平時所說過的話來描寫比斯科普。他說:“他過著可敬的生活,有本尼迪克這個思惠和名字。他甚至從幼年起,就有著一顆成年人的心:他在生活方式方麵遠比自己年紀老成,從未追求過任何享樂。”他出身於一個高貴的英吉利世家,然而,由於他有一顆同樣高貴的心,所以被舉至天堂,理所應得地永遠與天使們為伴。簡而言之,在他二十五歲當國王奧斯維的親兵時,他從國王那裏接受了一份與他職務相稱的土地作為贈禮,但是,為了得到一種永恒的財產,他不屑於接受這種終究會毀滅的財產。他蔑視人間爭鬥及從中得到的終將消亡的酬報,以便在為真正君王而進行的聖戰中,能幹天城裏被惠於永恒的王國。他為了基督和福音拋棄了家庭、親屬和國家,以便能得到百倍於這些東西的酬報井能獲得永生。
他拒絕接受內體婚姻的約束,以便帶著榮耀的貞潔在天國中白壁無瑕地跟隨耶穌。他不願以內休生出終有一死的孩子。這是因為,根據基督的預先安排,他必須通過屬靈的教育為基督培養天堂生活中永生的兒子。
所以,他離開自己的家園到羅馬,同時懷著一直激勵著他的那種愛,親自參觀和敬拜安放著聖徒遺體的地方。他不久後回國。此後一直熱愛、敬重並盡他所能地向人們宣揚他在羅馬見過的教會生活規則。當時,上文所說的奧斯維王之子阿爾奇弗裏德也想去參觀羅馬,以便在聖徒教堂裏敬拜。於是,他便帶著比斯科普一道前往。但是他的父親把他從半路上召回,促使他留在自己王國裏。盡管這樣,比斯科普這位高尚的年輕人還是很快完成了已經開始的旅程,在我們前麵提到過的已故教皇維塔利安當政時期兼程趕到羅馬。在這一次,正如在前一次的訪問中,他盡情享受了美好知識的樂趣。幾個月後,他離開羅馬到勒蘭島,在那裏削了發,加入修土行列。有了起誓當修士的標記之後,他以應有的謹慎遵守一切規紀。然而,在學習了兩年與修道院生活有關的知識之後,對神聖的使徒之首彼得的敬愛之心再次激發了他,使他決心重訪那座因他的遺體而變得神聖的城市。
不久,一艘商船的到來使他實現了這一願望。當時肯特王埃格伯特從下列顛派出一名叫威格哈德的被選為擔任主教職務的人,此人從住在肯特的神聖的教皇格雷戈裏的門徒那裏通學了各種教會習俗。埃格伯特希望他在羅馬被任命為主教,這樣在有了一個本國的講本族語的主教之後,他和他的人民就能夠在他的指導下更完整地領會基督教福音或基督教奧秘:這樣,他們便不要通過翻譯,而是直接地從他們自己親族成員的口中和手中接受這些東西。但是,這位威格哈德來到羅馬後還未接受到主教職務就跟同行的全部隨頁麵從死於一場落在他們身上的疾病。在這種情況下,不願看到信徒的虜誠使命因使節的去世而得不到適當結果的教皇征求了意見,從自己人中挑選出一位他可派到不列顛擔任大主教的人。此人就是西奧多。他精通教會哲學,又同樣精通世俗事務,而且通曉希臘和拉丁兩種語言。教皇還給他派了一名同事和顧問--與西奧多同樣虔誠、同樣堅定的院長哈德良:由於他發現可敬的本尼狄克會是一位謹慎勤勉、虔誠而顯要的人物,就把他任命的主教和全部隨從托付給他,囑咐他放棄為基督而過的朝聖生活,為更重要的利益回到自己的同胞中去,給他們帶回他們急切想要的真理的導師:他可以充當這位導師在前往不列顛的路上及其後在不列顛傳教的向導和翻譯。本尼狄克聽從了教皇的吩咐。他們來到肯特,受到熱情接待:西奧多登上大主教教座,本尼狄克開始治理聖彼得修道院,而上述的哈德良則立刻被任命為該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