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紅線病毒(1 / 2)

二十年前,一顆被稱為“潘多拉”的隕石穿透大氣層落在了太平洋一個島上。

同年,一種名為“紅線”的病毒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蔓延,感染這種病毒的人身上會出現紅色的線,像血管一樣蔓延全身,最後失去神誌,變成喪屍一般的怪物。

科學家猜測“紅線”的出現與這顆突然而至的隕石有關係,大家趕到這個島上尋找“潘多拉”的身影,但是很遺憾,除了巨大的隕石坑外,連半點隕石的影子都沒看到。

“紅線”的蔓延速度很驚人,短短一個星期時間,全球大概20萬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同一地區每日怪物出現的次數從最開始的幾次到最後的幾千次,幾萬次,人們無法判斷病毒的傳播途徑,無奈隻能采取最殘酷的形式,將紅線感染者清除,並且將和感染者密接接觸的人類進行強製隔離。隔離的地方就是這個被“潘多拉”隕石不幸擊中的太平洋無名島。

無名島上的人類從起初的幾千人發展到後來的兩萬人,政府派出軍隊對島上的隔離者進行監督管理,並且在島的四周建起了電網,防止有人逃出。

與軍隊一起進入島內的還有一個生物公司的團隊,他們負責對島上的隔離者進行身體的檢測,一旦發現有紅線浮起(出現的皮膚表麵被稱為紅線浮起)立刻進行清除。

因為島的周圍被高大的電網圍住,所以這個島又被稱為“圈”,每一個被關到這裏的的人自然就像是被圈養的牲畜一般,軍隊對待這裏的人更是殘忍,一旦出現暴動情況,立刻就會被處死,時間一長,很多的反抗組織要麼就此解散,要麼潛藏在地下。

在政府的強製幹預下,“紅線”病毒的蔓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控製,據統計,在後來的十年時間裏,差不多有120萬“紅線”病毒感染者被處死,那十年被稱為“血一般的日子”。

轉眼間,距離“紅線”病毒出現至今已經二十年過去了,人類漸漸已經忘記了“紅線”病毒的存在,同時一起忘記的還有那個被稱為“圈”的地方,和那裏麵4萬多的居民。

隻有政府每5年時間會進行軍隊的換崗,出去高級管理人員以外,其餘的人5年時間進行一次換崗,新的軍人會重新上島進行日常工作,同時,那家負責檢測隔離者的生物公司也是5年一次換崗,今年就是換崗的時間了。

長寧路,康安小區。

這個小區是一個二十年曆史的老小區了,小區不大,隻有9棟樓,小區內的居民大都熟識,每天傍晚,各家各戶吃罷晚飯就會在小區院子裏三三兩兩的聊天,散步,納涼,生活格外安逸。

這裏曾經是“紅線”病毒的前線陣地,因為距離這裏不遠就是名為優格的生物公司,這家公司就是負責派遣上島進行隔離者檢測的生物公司,目前公司的全部業務都是負責對“紅線”病毒進行研究和檢測。

全世界唯一的兩個“紅線”病毒樣本庫一個位於“圈”內,一個就是在這個城市。

當然,目前“紅線”已經淡出了普通人類的視野,人們現在關注的重點是如何掙到更多的錢來養家糊口,享受生活。

北半球的八月份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六點了,但是氣溫還是很高,因為是下班時間了,街上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匆匆忙忙的回家準備做飯。

小區裏的陰涼地,更多的是老人和小孩,天氣實在是太熱了,每個人都是懶懶散散的狀態,坐在陰涼的地方尋找著自己比較熟的人高聲的打著招呼,或者看見自己家人回來,連忙上前一起回家,院子裏人多了,略微有些吵鬧。

在這群人中間走著一個穿西裝的年輕人,提著包,腳步有些急促,碰見熟人也是匆匆忙忙的打聲招呼就繼續往家走。

認識他的老人微微歎氣,說一聲可憐的孩子。

他住在康安小區3號樓403室。和妹妹一起住,剛到單元門口,就聽見身後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

“陳諾!”

年輕人回頭看到和自己一起長大的玩伴,也是同一個公司的同事,露出了笑臉。回應道:“王生,你給組長說一聲,我晚上晚點去”。

王生小跑幾步,用手裏的包衝著陳諾的屁股就是一下,氣喘籲籲的說:“你小子每天下班就跟投胎似的,跑這麼快”。

剛說完,似乎覺得自己的話有些不妥,有點尷尬,臉一紅說:“不是不是,我說錯了,我的意思是公司離家又不遠,每次都這麼快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