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潮水退落,它們便爬出洞穴,在海灘上橫著走路,找點吃的好填飽肚子。如果潮水漲起來,它們就呆在洞口,舉著那對粗壯有力的大螯,好像在招手示意,歡迎潮水的到來。這就是“招潮蟹”美名的由來。一旦海水快漫到了洞口,它們就趕緊扛起洞蓋,躲進洞裏,迅速地蓋上洞口,然後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覺,等待潮水退去。
寄居蟹換房子
寄居蟹長得很特別,樣子既像螃蟹又像蝦,總之是比較另類的一種。它們喜歡待在海螺的硬殼裏生活,因此有人給它起了個外號“白住房”。可是,在一個地方住久了,難免感覺悶,再說身體一天天長大,該是換房子的時候了。如果寄居蟹發現了一個新的海螺殼,總要先用大螯伸到裏麵,試試大小,感覺滿意的話,再據為己有。但是,要是這個海螺殼早就被別的同類占據了,那可怎麼辦呢?
這時候,寄居蟹就采用“軟硬兼施”的戰術。先是敲打螺殼,看對方有什麼反應。如果對方拍打一下自己的大螯,就表示同意離開。如果呆著一動不動,就說明它在抗議。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寄居蟹立刻臉色一變,動起粗來,采用武力將對方趕走。如果螺殼裏住的是貝類動物,寄居蟹更是毫不客氣。先殺死貝類,飽餐一頓後,再奪取人家的住房,活生生一副強盜的樣子。
會發電的魚
大家都知道,發電機能發電,但魚也能發電,你一定沒聽說過吧?現在就給你介紹一種會發電的魚 —— 電鰻。這種魚體形細長,像一條蛇,身長2米左右,有20千克重,喜歡潛伏在水底。電鰻擁有一種強大的發電器官,位於身體兩邊的肌肉中。它的發電器官其實是一種肌肉薄片,大約有1萬個。兩個薄片被隔開來,上麵有許多神經,與中樞神經係統相通。每枚肌肉薄片都像一個小電池,能產生150毫伏的電壓,近萬個小電池串聯起來,就可以產生很高的電壓。
河中活電瓶
電鰻的頭部是負極,尾巴是正極,仿佛一個活電瓶似的。一旦發現獵物,它就會悄悄地靠近目標,然後,用頭和尾巴接觸獵物,猛地釋放出強大的電壓,可達500伏。獵物哪能受得了這個刺激,一下子就被電暈了,成為電鰻的腹中食物。 要是很長時間不放電,電鰻體內蓄積的最高電壓竟有800伏。憑著這手放電的絕活兒,電鰻贏得了“江河魔王”的稱號。有人計算過,一萬條電鰻產生的電,可以使一列電力機車運行好幾分鍾,厲害吧?
對於南美洲的土著人來說,電鰻是一種上乘的美味。不過要抓住它可不容易,一不留神被電一下就糟了。所以,他們想出了一個妙計,先把牛趕到河中,讓電鰻在牛身上放電。一旦電放光了,電鰻要過很久才能恢複電力。這時,他們趕緊下水,一魚叉一條電鰻,收獲還真不錯,又可以和家人吃上一頓美餐了!
海裏活電站
電鰻是淡水魚類中厲害的發電機,在海洋中也有會放電的魚類。比如電鰩,它是一種地道的軟骨魚類,身體有點扁圓,拖著一條長尾巴,看上去很像一把扇子,長相怪極了。它的發電器在頭部的兩側,像一個六角柱子,也叫電板柱,是由某些鰓肌演變而來的。它身上共有2000個電板柱,含有大約200萬塊電板。每塊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可是,眾多的電板串聯在一起,就能發出很強的電壓來。
非洲電鰩發出的電壓可達220伏,可供我們日常照明了。而南美洲電鰩的電力要弱一點,隻能放出37伏的電。靠這種放電本領,電鰩可保護自己,也可將小魚蝦電死,作為美餐享用。它每秒能放電50次,但連續放電後,電流會逐漸減弱,10分鍾後完全消失。不過,休息一會兒後又能重新恢複,是名副其實的海裏“活電站”。
水中高壓電
除了電鰻和電鰩,電鯰也能放電。它的發電器官和電鰩有點相似,也是由許多電板組成的。這些電板分布在身體的皮膚和肌肉之間,頭部是正極,尾部是負極。隻要它一接觸敵人的身體,就會放出200伏的電壓,瞬間將對方擊倒,有時甚至能殺死比自己大得多的動物。真不簡單!難怪人們稱它為“水中高壓電”。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魚放電,目的很簡單,要麼是為了捕獲食物,以便生存下去;要麼是為了防禦敵人,保護自己。
免費旅行家的日誌
大海中的魚類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本事,有一種名叫魚的家夥,就非常有趣。它天生就愛免費旅行,總是吸附在大鯊魚、海龜的肚子上,或者輪船底部,周遊世界。一旦到了食物豐盛的地方,它就會離開“遊輪”,大吃一頓。然後,再搭乘下一輛新“遊輪”,繼續免費旅行。在大海中,它們搭著“便船”旅行,既省力,還能使自己不受敵害侵犯,可謂一舉兩得!
橡皮碗不可小瞧
或許你會問,魚為什麼有這麼大本領呢?看看它的特殊工具,你就明白了。在魚的頭頂上,有一個吸盤,就像一個橡皮碗。這個吸盤呈橢圓形,約為體長的1/4,是由背鰭漸漸演變而成的。在吸盤裏麵,排列著許多成對的骨板,骨板後方有一些毛刺;骨板與骨板之間有間隙,吸盤周邊與骨板之間也有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