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心態。任何時刻都不能懷疑自己最終將取得事業成功的能力。這些懷疑是極其可怕的,它們會毀滅你的創造力,使你失去抱負。你一定要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必定會擁有我所需要的,這是我的權利,我將來肯定會擁有我所需要的一切。”如果你的頭腦中始終堅持這種思想,那麼,你的這種思想將會產生一種累積的、漸增的、極富魅力的效果。
一定要養成一種堅信自己最終會取得成功的良好習慣。一定要堅定地樹立這種信念。這樣,很快你將會驚奇地發現,你極其渴望、期盼和努力為之奮鬥的目標是能夠實現的。
隻要擁有了任何時候都堅定不移的信心,你就可以成為想要成為的那種人,自信就是人生最大的支柱。
3.做最好的自己
擁有自信的人之所以會心想事成、走向成功,是因為他們身上都有著巨大無比的潛能等待開發;有些人之所以會怯弱無能、走向失敗,是因為他們放棄了潛能的開發,讓潛能在那裏沉睡、白白浪費。
如果我們都能充滿自信,便能創造人間的奇跡,就能創造一個最好的自己。
一個人相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成為什麼的人。一個人心裏怎樣想,就會成為怎樣的人。這從心理學上說有一定道理。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幅“心理藍圖”,或是一幅自畫像,有人稱它為運作結果。如果你想象的是做最好的你,那麼你就會在你內心的“熒光屏”上看到一個躊躇滿誌、不斷進取的自我。同時,還會經常收聽到“我做得很好,我以後還會做得更好”之類的信息,這樣你注定會成為一個最好的你。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人的一生正如他一天中所設想的那樣,你怎樣想像,怎樣期待,就有怎樣的人生。”美國赫赫有名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就是一個充分發揮自己創造機能的楷模。他12歲時由蘇格蘭移居美國,先在一家紡織廠當工人,當時,他的目標是“做全工廠最出色的工人”。因為他經常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最終他實現了他的目標。後來命運又安排他當郵遞員,他想的是怎樣“做全美最傑出的郵遞員。”結果他的這一目標也實現了。決定最好的你,既不是你物質財富的多少,也不是你身份的貴賤,關鍵是看你是否擁有實現自己理想的強烈願望,看你身上的潛力能否充分地發揮。人們熟知的一些英雄模範人物,就是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充分發揮人的創造機能,做好自己身邊的每一件事,創造了最好的自己。
道格拉·拉赫在他的詩中寫道: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大樹,那就當一叢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當一叢小灌木,那就當一片小草地。
如果你不能是一隻麝香鹿,那就當尾小鱸魚——但要當湖裏最活潑的小鱸魚。
我們不能全是船長,必須有人當水手。
這裏有許多事讓我們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那就當一顆星星。
決定成敗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於做一個最好的你。
“做最好的自己”,這個目標人人都可以實現。你隻意識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堅信自己擁有“無限的能力”與“無限的可能性”,這種堅定的信心能幫你創造和諧的心理、生理韻律,建立起自己理想的自我形象,體現自己人格行為應該具有的魅力。
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它可以改變惡劣的現狀,造成令人難以相信的圓滿結局。擁有信心的人永遠擊不倒,他們是人生的勝利者。
4.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居裏夫人有一名言:“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信心,是我們每個人產生動力的源泉,也是使我們能徹底改變人生的偉大力量。
隻要你是自信的,無論你的條件多麼惡劣,處境多麼艱難,都能勇敢地昂首挺胸戰勝它們,實現人生的飛躍。
而現實情況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常常在不經意間闖進人們的內心世界,控製著人們的生活,在人們有所決定、有所取舍的時候,吞沒著勇氣與膽略;當碰到困難的時候,自卑會站在背後大聲地嚇唬我們;當人們要大踏步向前邁進的時候,自卑會拉住人們的衣袖;一次偶然的挫敗就會令你垂頭喪氣,一蹶不振,將自己的一切否定,就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窩囊至極,就會掉進自責自罪的旋渦。
自卑使人變得多愁善感、畏首縮尾,失去成功的希望。自卑的人總認為自己不如人,自慚形穢,喪失信心,進而悲觀失望,不思進取。
一個人若被自卑感所控製,其精神生活將會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而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甚至使人變責己為責人,把對自己的不滿投射到他人身上。總之,自卑感使人自暴自棄,無所追求,一事無成。
自卑就像蛀蟲一樣啃噬著你的人格,它是你走向成功的絆腳石,它是快樂生活的攔路虎。隻有自信才可以釋放人的各種力量。自信的人膽大,自信的人英勇,自信的人坦誠,自信的人開朗,自信的人樂觀,自信的人豁達,自信的人謙虛,自信的人熱情,自信的人熱愛生活,自信的人無所畏懼,自信的人快樂,自信的人容易接受自己的缺點,自信的人客觀,自信的人對自己負責,自信的人較易控製自己的情緒,自信的人較易接受現實,自信的人更富同情心,自信的人更具愛的能力,自信的人人際關係更廣泛,自信的人更民主。
要想主宰自己的命運,在生活中正確認識自我,就要努力培養自己的自信心。完全不必為“自卑”而苦悶、彷徨,隻要把握好自己,成功的路就在腳下。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基石。
堅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實現偉大、崇高的人生目標,那麼,這種充分自信的心態就使得我們的思想積極主動、極富創造力。
世界充滿了成功的機遇,也充滿了失敗的可能。所以要不斷地提高自我應付挫折與幹擾的能力,調整自己,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堅信成功孕育在失敗之中,若每次失敗之後都能有所“領悟”,把每一次失敗當做成功的前奏,那麼就能化消極為積極,變自卑為自信,失敗就能領你進入一個新境界。
拉·羅什夫科說過:“如果沒有自信心的話,你永遠不會有快樂。”你若想永保樂觀的態度和擁有成功的人生,那就請你拔起自卑的重錨,揚起自信的風帆。
每個人都要自己相信自己,你非常出色,與眾不同。隻要你擁有自信,掌聲將久久蕩漾在你的內心深處。
5.自信是一種力量
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自信是獨立個性的一種重要成分。所有的偉大人物,所有那些在世界曆史上留下名聲的偉人,都因為這個共同的特征而受人敬仰。
有堅強的自信,往往能使平凡的男男女女,做出驚人的事業來。膽怯和意誌不堅定的人即使有出眾的才幹、優良的天賦、高尚的品格,也終難成就偉大的事業。據說拿破侖親率軍隊作戰時,戰鬥力便會增強一倍。原來,軍隊的戰鬥力在很大程度上基於士兵對於統帥的敬仰和信心。如果統帥抱著懷疑、猶豫的態度,全軍便要混亂。拿破侖的自信和堅強,使他統率的每個士兵增加了戰鬥力。
與金錢、勢力、出身、親友相比,自信是更有力量的東西,是人們從事任何事業最可靠的資本。自信能排除各種障礙、克服種種困難,能使事業獲得完美的成功。自信心態者往往都承認自己的魅力和相信自己的能力,總是能夠大膽、沉著的處理各種棘手的問題,在外表看去,則比較開朗、活潑。
著名發明家愛迪生曾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阿基米德、居裏夫人、伽利略、張衡、竺可楨等曆史上廣為人知的科學家,他們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因為有遠大的誌向和非凡的自信心。一個人要想事業有成、做生活的強者,首先要敢想。敢想就是確立自己的目標,就要有所追求。不自信決不敢想,連想都不敢想,當然談不上什麼成功了。
其次是敢幹。隻是敢想還很不夠,目標隻停留在口頭上,無論如何也是不能實現的。一個自信心很強的人,必定是一個敢幹的人,敢於行動的人。他決不會對生活持等待、觀望的消極態度,而喪失各種機遇。他會在行動中、實踐中展示自己的才華。當然這裏說的敢想、敢幹,都不是盲目的,更不是主觀主義的空想、蠻幹。德國精神學專家林德曼用親身實驗證明了這一點。1900年7月,林德曼獨自駕著一葉小舟駛進了波濤洶湧的大西洋,他在進行一項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心理學實驗,預備付出的代價是自己的生命。林德曼認為,一個人要對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體的健康。當時,德國舉國上下都關注著獨舟橫渡大西洋的悲壯冒險,已經有一百多名勇士相繼嚐試均遭失敗,無人生還。林德曼推斷,這些遇難者首先不是從肉體上敗下來的,主要是死於精神崩潰、恐慌與絕望。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他不顧親友的反對,親自進行了實驗。在航行中,林德曼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多次瀕臨死亡,他眼前甚至出現了幻覺,運動感覺也處於麻痹狀態,有時真有絕望之感。但是隻要這個念頭一出現,他馬上就大聲自責:懦夫!你想重蹈覆轍,葬身此地嗎?不,我一定能成功!終於,他勝利渡過了大西洋。再次,是敢於麵對現實,不怕挫折。人的一生之中難免有些挫折。要想事業有成,就要敢於麵對現實,不怕挫折,不屈不撓,百折不回。隻有敢想、敢幹、敢於麵對現實而不怕挫折的人,才能事業有成,才是真正的強者。
自信是一種超凡的內在的力量,它使人向著理想勇敢邁進,使困難讓道,相信自己,擁有信心是成功的最大秘訣。
6.自信是改變人生的魔方
沒有自信心,好比沒有氣的皮球,怎麼拍也拍不起來,還會有誰去理會它呢。
有一位經理,他把全部財產投資在一種小型製造業上。由於世界大戰爆發,他無法取得他的工廠所需要的原料,因此隻好宣告破產。金錢的喪失,使他大為沮喪。他對於這些損失無法忘懷,而且越來越難過。到最後,甚至想要跳湖自殺。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本名為《自信心》的小書。這本書給他帶來勇氣和希望,他決定找到這本書的作者,請作家幫助他再度站起來。
當他找到讀書的作者,說完他的故事後,那位作家卻對他說:“我已經以極大的興趣聽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對你有所幫助,但事實上,我卻毫無能力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