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不滿意,溝通洽談
威森為一家專門替服裝設計師和紡織品製造商設計花樣的畫室推銷草圖,一連三年,威森先生每個星期都去拜訪紐約一位著名的服裝設計師。
“他從不拒絕接見我,”威森先生說,“但他也從來不買我的東西。他總是很仔細地看看我的草圖,然後說:‘不行,威森,我想我們今天談不攏了。’”經過一百五十次的失敗,威森終於明白自己過於墨守成規,於是他下定決心,每個星期抽出一個晚上的時間去研究做人處世的哲學,以發展新觀念,創造新的熱忱。
不久,他就急於嚐試一項新方法。他隨手抓起幾張畫家們尚未完成的草圖,衝入買主的辦公室。“如果你願意的話,希望你幫我一個忙,”他說,“這是一些尚未完成的草圖。能否請你告訴你我,我們應該如何把它們完成才能對你有所幫助?”
這位買主默默地看了那些草圖一會兒,然後說:“把這些圖留在我這兒幾天,然後再回來見我。”
三天以後,威森又去了,取了草圖回到畫室,按照買主的意思把它們修飾完成。結果呢?全部被接受了。
從那時候起,這位買主又訂購了許多其他的圖案,這全是根據他的想法畫成的——而威森卻淨賺了一千六百多元的傭金。“我現在明白,這麼多年來,為什麼我一直無法和這位買主做成買賣,”威森說,“我以前隻是催促他買下我認為他應該買的東西。然而我現在的做法正好完全相反。我鼓勵他把他的想法交給我,他現在覺得這些圖案是他創造的,確實也是如此。我現在用不著去向他推銷,他自動會來買的。
客戶是可以共同獲得利益的合作夥伴,與客戶溝通、交流、洽談,往往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根據商談的內容可以用很短的時間完成,有時也需要很長的過程才能就一件事情達成協議。從這個意義上講,讓客戶接受你並不是屬於一次接受就可以萬事大吉的,有時要隨著業務內容的不斷深入而讓他不斷地接受你。所以說,讓客戶能夠不斷地接受你,既是你綜合素質的表現,也是你社交能力的具體體現。
我們知道,大多數人在與客戶打交道時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總想表達自己的意向、觀點和辦法,同時會以各種理由讓客戶來接受這些。當客戶不接受或者提出接受條件時,這種特點就會表現得更加強烈。從宏觀意義上講,當客戶不接受你時,有時光是強調理由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單一的強調往往會讓客戶感覺到你的經營能力、洽談水平、全麵素質也很單一,就會對與你合作失去信心,最終而不去接受你。
在客戶不接受你的情況下,你根據具體情況可以應用下麵的方法,看看能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在客戶麵前保持自我。人各有性格和脾氣,也各有自己的為人處世方法,所以在與客戶的交往中,要盡量保持自己良好的習慣和平時的處世方法。因為每一個客戶在接觸他的合作夥伴時,都想用最快的速度了解對方的性格和為人,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與其合作。如果你為了迎合客戶而去改變你平時的為人,用一種虛假的人格來對待客戶,雖然有時可以蒙混一時,但與客戶接觸時間一長,就會漏出馬腳,讓客戶感到你並不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客戶也就很難長時間地接受你。
2、交流時切忌言多語失。語言交流是與客戶打交道的最重要的方法,但很多的人在與客戶交談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其實這樣隻會讓客戶感到你華而不實,對你所說的和所做的產生懷疑。因此,在與客戶的交流中必須語言熱情而中肯,表達清晰而坦誠,意圖明顯而準確,對於隱性的意圖或沒有必要探討的問題不要急於表白。同時要掌握交流的分寸和火候,讓對方感覺到你的熱情、友善、誠實和機智。
3、信譽是打開客戶接受之門的金鑰匙。信譽是在與客戶打交道中的重之重,如果有一次失去信譽,那你就可能會永遠失去客戶。因此,若想要客戶長時間地接受你,你就要對做不到的事情或沒有把握做到的事情不輕易做出允諾,並且對已經允諾的事情一定要辦到,隻有這樣客戶才會對你更有信心,更能接受你,更願意與你合作,使你們的協作關係更加牢不可破。
4、善於抓住本質問題。在與客戶的交流過程中,必須先弄清你們合作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在洽談中要善於抓住本質問題,不要總在細微末節上兜圈子,浪費時間。這樣他就很容易認為你是一個做事沒有重點、斤斤計較的人,也就很難在心理上接受你。
5、掌握好互利互惠的原則。與客戶合作,雙方都獲得利益是共同的目標。在與客戶的交流合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利益均攤或者按協議辦事的原則,在這個問題上最好不要節外生枝,運作的過程中如果出現關於利益分配的問題,一般來說是很麻煩的事情,所以說一定要把利益問題在操作之前洽談好。否則,也許會讓客戶在合作中途就不接受你,導致前功盡棄。
6、把握好客戶的心理。在與客戶的交往中,要學會善於觀察和分析客戶的心理,如果他是很注重質量但不太注重價格的人,你就可以著重介紹產品的質量;如果他很看重過程,你就應該詳細地向他說明整個事情的操作方法,讓他感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保障,這樣他就會從內心接受你。
朋友不和,如何化解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要與各種各樣的人進行交往,在交往中就不可避免的有親疏遠近之分,來往比較頻繁、感情比較親近、興趣愛好比較相同的就可以發展成為朋友。
人人都希望能夠交上知心朋友,知心是重要的,你知道我的思想,我知道你的想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這是知心朋友交往的主要內容。但是,所謂的知心朋友,他還必須是善良、坦蕩、無私的,如果所結交之人品行不端,即使他對你再好也是不可交往的。
道格拉斯和傑克是對好朋友,他們共同承包了一片園林。道格拉斯總是抱怨傑克在草坪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除了拔草、施肥,還就要修整一番。傑克對道格拉斯的責備自然感到傷心,道格拉斯每抱怨一次都會令和睦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後來,道格拉斯先生意識到自己這麼做是多麼的愚蠢。他從來都不讓傑克快樂地幹活,他從未對他的辛勤工作給予過讚美。
這天晚餐後,傑克提議除草並希望他一同加入。他最初拒絕了,但在考慮了一會兒後,他走出屋去幫助他。傑克非常高興,兩個人邊聊邊幹,辛勤而快樂的一小時很快樂過去了。
從那以後,他經常幫助傑克做園藝,傑克也常幫助他剪果樹。並稱讚他出色的工作:草坪被打理得賞心悅目。他由此學會了從傑克的角度思考,兩個人也相處得比以前更加快樂了。
我們也常常會碰到像傑克和道格拉斯這樣的情況,本來以前是不錯的朋友,但突然在近一個階段彼此都疏遠了;以前本來交往很深,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地淡薄了;以前完全可以無話不談,雙方的想法和觀點很能吻合,但現在你所說的東西很不容易被他所接受……
這時候你會感覺到,你們之間的友誼出現了問題,發生了隔閡,你已經不被朋友所接受了。但有時尋找原因,好像左思右想也找不到問題的根源在哪裏,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讓朋友有了疑心?為什麼他不再接受自己?這時候我以為你去分析和反思的不應該是你的朋友,而應該是你自己。
靜下心來,認真地去想一想,有沒有出現下麵的一些情況:
(1)如果你平時不是一個小氣的人,但在最近與朋友的交往中是不是出現過斤斤計較的事情,使朋友認為你是看不起他,有失於平時的風度,讓朋友對你出現了誤解?
(2)最近在與朋友的共事中,你是否出現過違背契約的事情,使朋友對你產生防範的心理?
(3)你是否有過乘人不備,強行侵占甚至是勒索他人的行為,讓你的朋友知道了,認為你太無理、霸道,失去了與你交往的信心?
(4)你是否在公眾場合有過表現過度,過分炫耀自己的行為?或者是在背後不慎言談,傳播或議論他人的隱私以及小道消息,使朋友感到你不是一個真誠可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