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感悟梁啟超先生人生格言中的智慧 (1)
梁啟超先生的一生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一生。他的話語總是能給人以心靈的啟迪,他的人生格言總是能夠催人奮進,勉人自強。品讀他的人生格言、感悟其中的智慧,我們知道什麼才是大家風範。這裏,梁啟超先生用他精粹洗練的話語告訴我們如何麵對患難困苦、如何看待人生誌向、如何應對阻力的障礙、如何從成功的危險中走出。
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
《孟子》中有這麼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以說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會遭遇到這樣那樣得困苦和磨難。有的人,在困苦和磨難麵前抱怨自己的人生太過悲慘;而有的人則在困苦和磨難中高昂著頭顱,他們相信自己終將從困苦和磨難中走出。那麼,青少年時期的我們應該怎樣麵對人生中的困苦和磨難呢?
梁啟超先生有一句名言: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的最高學校。這句話給了我們最好的啟示。在患難困苦麵前,我們不能抱怨,我們要將困苦和磨難,看成是磨練我們人格的最好學校。在困苦和磨難中學會忍耐、學會培養起堅定的意誌、學會從容坦然地麵對挫折失敗的打擊,將困苦和磨難看成人生最寶貴的一筆財富。這才是我們最應該有的心態,也是最值得提倡的精神。
在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中,有一位年青的小夥子當選,他就是洪戰輝。從洪戰輝的故事中,我們就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梁啟超先生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1982年,洪戰輝出生在河南省西華縣的一個小村子裏。在他12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打傷了他的母親,摔死了他的妹妹。在周圍親友的幫助下,洪戰輝把父親和母親送到了醫院。從那時起,照顧住院的父親、母親、照顧年幼的弟弟,12歲的洪戰輝便學會了肩負了家庭主人的責任,3個月的時間,洪戰輝醫院、學校、家裏三點一線,不分白天黑夜,風雨無阻,這三個月的艱辛,讓洪戰輝長大了,他艱辛的付出換來的是:母親出了院,父親間歇性精神病的病情也得到了控製,然而,此時他的家卻已經負債累累。
在這年過年的時候,他的爸爸撿回來了一個棄嬰,是一個女孩。當時麵對家庭的困窘,洪戰輝的母親反對收養這個孩子,然而,12歲的洪戰輝卻堅定地要收養這個棄嬰。他說了一句:“你們不養,我來養”,就這樣他又多了一個妹妹。後來,由於不堪自己父親間歇性精神病的折磨,洪戰輝的母親離家出走了。留下了他和他不到10歲的弟弟,還有這個不到一歲的小妹妹。這一年洪戰輝才13歲。
正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13歲的洪戰輝從母親離家的那一刻起,便承擔起了撫養尚不會走路的妹妹,伺候病情不穩定的父親,照顧年幼的弟弟的責任。他學會了在上學前,放學後為全家人做飯,學會了照顧還在喝奶粉的妹妹。上初中時,每年的寒暑假,小小的洪戰輝就會去縣城的工地上做苦工,來掙錢給自己交學費、給父親買藥,而自己弟弟妹妹買衣服。上高中後,學習壓力很大,然而洪戰輝憑著同齡人中少有的堅毅,堅持著學習,並且成績還很優異。為了照顧妹妹,洪戰輝在學校旁邊租了個小房子,把妹妹接到縣城中,而他放學後便開始學著擺地攤,賣一些圓珠筆和小東西,掙點生活費用。然而就在高二的這一年,洪戰輝父親的病又犯了,由於家裏已經負了很多債務,沒有辦法洪戰輝休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