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1 感悟“爭議大師”最獨特的人生智慧 (1)(1 / 2)

第五章1 感悟“爭議大師”最獨特的人生智慧 (1)

胡適先生一生“毀譽參半、富含爭議”,然而一生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的“語不驚人死不休”,他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總是讓人振奮不已。在“新文化運動”中,他以一首“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的白話詩,率先揭除了幾千年文言文艱澀的傷疤。而本章的這三句箴言,更稱得上是濃縮了他一生的智慧與精華,是其最獨特而別致的人生感悟。

做事嚴謹莫學“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這句話應該算是現在青少年朋友的一句口頭禪了。很多青少年朋友們做事情總是大錯誤沒有,小錯誤不少,從未有過將一件事情做得圓圓滿滿的時候,在他們的眼裏,凡事隻要差不多就行了。正是這中學習差不多就行,生活差不多就過得去,身體差不多就可以的“差不多”思想,讓我們一輩子庸庸碌碌地度過,沒有一點精彩可言。

這種“差不多”的思想可以說在青少年朋友當中是非常普遍的。胡適先生在《差不多先生傳》中,就描繪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差不多先生。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從這位差不多先生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書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

他常常說:“凡事隻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 ……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尋不著東街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裏焦急,等不得了,心裏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吧。”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鍾,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隻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這句格言,方才絕氣了。

這就是差不多先生,相信青少年朋友們看過這個故事,會覺得非常的好笑而且滑稽。可是要是自己仔細地想想,肯定會發現自己的 “差不多”的思想也不少。

胡適先生寫這篇文章的用意就是告訴我們:不論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還是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裏,都不能有這種“差不多”的思想。因為往往是我們認為的“差不多”在事實上“差很多”。隻有我們抱著凡事都要認真的態度,在學習生活當中,時時刻刻要求自己以一種嚴謹細致的做事風格,來麵對我們所遇到問題,我們才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做出一番大事業。

張麗是北京廣播學院的一名畢業生,1990年,她從播音係畢業。作為播音係的學生,能夠到中央電視台工作,是最好的出路。張麗在中央電視台實習,而且希望到這兒工作,可到中央電視台實習的不隻她一個人。

北京廣播學院到中央電視台20多公裏,每天早晨,她5點多起床,6點多第一撥離開學校。在趕著往城裏上班的人群中,她是其中一個。頂著星星最晚回去的,也是張麗。

很快,台裏便安排張麗播體育新聞了。

那是4月份的一天,風挺大。錄了像,晚上6點多就可以走了,回到學院已經晚上8點多了。忽然,小娟想起一個字:鎬。那個時候韓國下棋的小夥子李昌鎬還不是很有名。“鎬”有兩個讀音,一是“gǎo”,一是“hào”。張麗想,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就問老同誌,這個字怎麼讀?老同誌很果斷地說:“李昌鎬gǎo,李昌鎬gǎo!”實習生就跟著來吧,張麗就念:“李昌鎬gǎo……”

回到學院,張麗還在琢磨這事兒。買飯的時候,跟同學磋商,同學說,應該念“hào”!張麗說,我也覺得應該念“hào”!回到宿舍查字典,地名的時候應該念“hào”,但沒有注明人名的時候應該念什麼。她還是拿不準,又給一個老師打電話,老師說:念“hào”,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