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1 謙和優雅的國學大師講述的處世智慧 (1)(1 / 2)

第九章1 謙和優雅的國學大師講述的處世智慧 (1)

梁實秋先生一生的謙和優雅,留給了後人極深的印象。他優雅的身姿、優雅的話語、優雅的為人、優雅的文風、優雅的書齋……讓人接近其人感覺如沐春風、品讀其文感覺沁人心脾、感悟其智慧感覺如潤心扉。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他那精粹的處世智慧。

罵其實是一種“炒作”智慧

罵人,是生活中最常見不過的事情了。很多人都認為罵人是一種不文明的現象。自然,粗俗的破口大罵,毫無文明可言,然而在梁實秋先生看來,罵之中卻蘊含著許多藝術,罵人也是一種高深的學問,罵人更是一種時下最為流行的“炒作”。

在《罵人的藝術》這篇文章中,梁實秋先生這麼寫到:“罵人須要挑比你大一點的人物,比你漂亮一點的或者比你壞得萬倍而比你得勢的人物。總之,你要罵人,那人無論在好的一方麵或壞的一方麵都要能勝過你,你才不吃虧的。你罵大人物,就怕他不理你,他一回罵,你就算罵著了。在壞的一方麵勝過你的,你罵他就如教訓一般,他既便回罵,一般人仍不會理會他的。假如你罵一個無關痛養的人,你越罵他他越得意,時常可以把一個無名小卒罵出名了,你看冤與不冤?”從這段話中,我們便不難發現罵人的確有著高深的學問。罵的對象要挑選對了,罵大人物,說明你有勇氣,大人物你回應你的罵,你便罵出了效果。罵比自己差的小人物,說明你關心他人的成長,有教育愛護的意味,也罵出了效果。而罵無關痛癢的人,你越罵人家越得意,這樣一來,把人家給“炒火”了,而自己的形象卻大打折扣,這便真的得不嚐失了。

這便是生活中罵人的藝術,這便是一種“炒作”。在罵中發泄自己抑鬱的感情,而且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和現在娛樂圈中的“炒作”是多麼想象。很多明星們罵些記者,罵些導演,結果罵火了,罵紅了。這便是罵中的“炒作”。而另外一些明星,大膽地秀出自己的個性,鬧出點緋聞, 不惜損壞自己的良好形象,和“罵人”一般有悖於文明禮貌,然而他們卻一把火把自己給“炒”紅了。可見,生活中的罵與“炒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我們青少年朋友也應該學會炒作。著名作家張愛玲女士有一句話說:出名要趁早,年輕的我們如果學會了“炒作”自己,我們便能暴得大名,對我們的成長來說無常不是一件好事情。

時下網上很火的一個人“芙蓉姐姐”,就是一個敢於、善於“炒作”自己的人,她如同罵人一般,雖然給人一些不甚文明禮貌的感覺,但是她的大膽,她的率真卻為她贏得了大名,不但賺足了money,而且讓自己成為了一個名人,一個眾所周知的名人。這便是“炒作”的效果。

其實,同罵人一樣,“炒作”也是古已有之的事情。同罵一樣,表明上有悖於社會的文明和正統的道德觀念,然而學會“炒作”真的有著巨大的作用。春秋時期的馮諼就可以稱得上是“炒作”的開山鼻祖。

春秋時期,齊王受秦國和楚國讒言的欺騙,認為孟嚐君的名望高過自己並在齊國專權,就罷免了孟嚐君的職位。孟嚐君的門客知道這個消息,都紛紛散去,最後隻剩馮諼一個人。

馮諼對孟嚐君說:“請借給我一輛車,讓我到秦國去,我一定讓你重受國君的重用,你願意嗎?”

孟嚐君於是準備車子和禮物,派他去秦國。

馮諼對秦王說:“天下的遊士驅車入秦,都想使秦國強盛,使齊國削弱;而驅車入齊的卻都想使齊國強盛,使秦國削弱。這是因為秦、齊兩國勢不兩立,誰能稱雄就能擁有天下。”

秦王聽了,單膝跪地請教說:“怎樣才能使秦國稱雄呢?

馮諼反問道:“大王知道齊國罷免孟嚐君的事嗎?”

秦王答:“知道。”

馮諼說:“輔佐齊國使之在天下舉足輕重,都是孟嚐君的功勞。現在齊王聽信別人的誹謗,罷免了孟嚐君。孟嚐君心中怨恨,一定會背叛齊國。如果他能投奔秦國,齊國的人心自然隨之倒向秦國,齊國的國土就在秦王掌握之中了,豈隻是稱雄而已?大王應該趕快派使者帶著厚禮,去迎聘孟嚐君,千萬不要錯失良機。否則,如果齊國醒悟過來,再重用孟嚐君,那麼秦、齊兩國誰能稱雄天下,就未可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