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1 感悟“幽默大師”的幽默智慧(1 / 3)

第十章1 感悟“幽默大師”的幽默智慧

幽默讓人在開懷一笑時,獲取到生活的快樂。林語堂先生認為幽默是生活必須調料。他還說:“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幹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可見,幽默對於我們多麼重要。現在,就讓我們靜下心來,傾聽“幽默大師”的話語,做一個“幽默弟子”。

好漢要吃“眼前虧”

“好漢不吃眼前虧”這句話,應該大家都聽說過。但是,我國清朝末期著名的將領,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曾國藩卻告訴我們,在生活裏,好漢要吃“眼前虧”才是大道理。

曾國藩和他的弟弟曾國荃,率領湘軍攻下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城後,他們兄弟的聲望可謂如日中天。曾國藩被封為一等侯爵,世襲罔替;曾國荃被封為一等伯爵。所有湘軍大小將領及有功人員,全都論功封賞。

當時湘軍人物官居督撫的便有十人,長江流域的水師,全在湘軍將領控製之下,曾國藩所保奏的人物,無不如奏所授。但朝廷的猜忌與朝臣的妒忌也隨之而來。曾國藩曾說:“長江三千裏,幾無一船不張鄙人之旗幟,外間疑敝處兵權過重,權力過大,蓋謂四省厘金,絡繹輸送,各處兵將,一呼百諾,其相疑者良非無因。”

聰明的曾國藩馬上就采取了一個裁軍之計。他在戰事尚未結束之際,即計劃裁撤湘軍。他在兩江總督任內,便已拚命籌錢,兩年之間,已籌到550萬兩白銀。錢籌好了,辦法擬好了,戰事一結束,便即宣告裁兵。不要朝廷一文,裁兵費早已籌妥了。同治三年六月攻下南京,七月初旬他便開始裁兵,一月之間,首先裁去25 000人,隨後又略有裁遣。

曾國藩在麵臨危機的時候,采取了好漢要吃眼前虧的辦法,將自己辛辛苦苦組建而成的湘軍裁撤了一部分。用這種吃點眼前虧的退讓方法,不僅安然度過危機,而且後來深受朝廷的信任和重用直到壽終正寢,可以說曾國藩的“好漢要吃眼前虧”遠比“好漢不吃眼前虧”要聰明得多。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吃虧並不死件壞事情。要是人人都不想吃虧的話,那麼我們的這個社會就根本沒有人會奉獻,會無償地付出,結果當然是非常不堪設想的。那些時刻想占別人便宜自己毫不吃虧的人,在這個社會上即使一時能夠實現自己的私心,但終究會有被人識破而遠離的一天。林語堂先生就曾說過:在大自然的動力和反動力的規律運行之上,沒有一個人能永遠占著便宜,也沒有一個人永遠做“傻子”。可見,生活中總有人要吃虧,那些總些占他人便宜的人,是不可能永遠得逞的。我國明朝時期著名的畫家鄭板橋就曾說:“吃虧是福。”這絕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一種玄妙的處世哲學,一種高明的人生智慧。然而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很多人都看不破這一點,他們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將“好漢不吃眼前虧”奉行為生活才寶典箴言,結果不但沒有撈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利益,最終吃下了自己給自己種下的啞巴虧。

從前,有兩位很要好的年輕人,他們非常崇拜花果山的猴王,決定一起到遙遠的花果山去朝拜。兩人背上行囊、風塵仆仆地上路,發誓不達花果山,絕不還家。

兩位年輕人曆盡艱辛,風餐露宿,走了兩個多月後,還未到達花果山。但他們決心要朝拜猴王的消息,早已傳到了猴王的耳朵裏,年邁的猴王十分感動,便決意親自上路去迎接他們,順便想看看他們到底心地有多聖潔,對朝拜自己到底有多虔誠。於是,猴王變成一位白發老者上路了。

這天,兩位年輕人邊走邊向路人表白自己是如何虔誠時,發現前麵來了一位白發老者,便連忙上前打招呼。當老者知道他們的去向後,高興地說:“真是有緣啊,我要與你們去的地方同一個方向,一路上我們可以為伴,旅途就不寂寞了,並且大家可以相互照應。”

一路上,兩位年輕人與白發老者相處得很融洽。一日,白發老者見快到花果山了,心想對他們的考驗也該開始了。於是便停下腳步說:“親愛的孩子們,從這裏到花果山還有三天的路程,但是很遺憾,我在這個十字路口就要和你們分手了。在分手前,我要送給你們一個禮物。就是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願,他的願望一定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願望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