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 “文化昆侖”的學習智慧
錢鍾書先生被稱之為“文化昆侖”,他的知識學貫中西、融彙古今。在清華大學時便“橫掃了整個清華圖書館”,與吳晗、夏鼐一起被譽為清華“三才子”。可見他的學習有著獨特的方法。雖然刻苦學習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但擁有學習的智慧能讓我們事半功倍。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感悟這位“文化昆侖”的學習智慧。
端正學習態度,不為文憑而學習
從小到大,家長、老師都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隻有學習好了才能考上好大學,才能過美好的生活。懵懂中我們就開始與書本與知識打交道,為了大人們眼中所謂的美好而不斷努力,希望能順利地敲開象牙塔的大門,成為名符其實的天之驕子。直接地說,寒窗數十載,為的其實是一張證明學曆的文憑,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好的文憑就是幸福的敲門磚。但是,青少年朋友,請記住社會是一個大舞台,他需要的不是文憑,而是能在舞台上展示自我的演員。
母雞用自己積攢了一年的積蓄,從狐狸那裏買到了一張“遊泳大學畢業證書”。於是它拿著證書興高采烈地去找鳳凰,要求鳳凰給她落實“遊泳健將”的待遇。
然而出乎母雞的預料,鳳凰並沒有答應母雞的要求。鳳凰說:“你的職責是下雞蛋,這畢業證書對你一文不值。”
“咯咯咯,”母雞憤怒地爭辯說,“你說得倒輕巧!這文憑來得容易嗎?它可是我用錢買來的呀——一年的雞蛋錢!你知道嗎?”
鳳凰冷靜地回答說:“事情正是如此,凡是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用金錢買到了,它原有的價值便不存在了。”
錢鍾書先生曾說過:一張文憑,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
我們並不是質疑現在文憑的含金量,通過這個小故事,我們希望每一位青少年不要從小就盲目追求“名牌大學”“高學曆”,反而忽視了自己本身能力的發展。
卡內基說過:“靠自己的能力拯救自己,是成功的唯一準則。”現實的生存也證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能力已成為一種不折不扣的資源,能力即資本,能力即財富,能力即命運。能力就是必須有一樣拿的出手!
大凡去美國的人,都想早一點拿到綠卡。美國是一個十分注重效率和功利的國家,你要對美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有益,美國才會接納你。在美國拿綠卡,隻有兩種人可以:一種人是來美國投資或消費;還有一種人,就是有技術專長。
有一位來自中國北方農村中年婦女,因為女兒在美國,便申請來美,她隻讀完小學,連漢語表達都不太好。可就是這樣一位英語隻會說“你好”、“再見”的中國農村婦女,也在申請綠卡。她的申報理由是有“技術專長”。移民官在看了她的申請表後,問她:“你會什麼?”她回答說:“我會剪紙畫。”說著,她從包裏拿出一把剪刀,輕巧地在一張彩色亮紙上飛舞,不到3分鍾,就剪出栩栩如生的各種動物圖案。
美國移民官瞪大眼睛,像看變戲法似的看著這些美麗的剪紙畫,豎起手指,連聲讚歎。這時,她從包裏拿出一張報紙,說:“這是中國《農民日報》刊登的我的剪紙畫。”美國移民官一邊看,一邊連連點頭,說:“OK!”她就這麼OK了。旁邊和她一起申請而被拒絕的人又羨慕又嫉妒。
這就是美國。你可以不會管理,你可以不懂金融,你可以不會電腦,甚至,你可以不會英語。但是,你不能什麼都不會!你必須會一樣,你要竭盡全力把它做到極限。這樣,你就會永遠OK了!
在這方麵,螞蟻是人們最好的榜樣。它們馱著一大顆食物,齊心協力地推著、拖著它前進,一路上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困難,要翻多少跟鬥,千辛萬苦才把一顆食物弄到家門口。螞蟻給我們最好的教育是:隻要不斷努力、持之以恒,就必定能得到好的結果。
但是,很多人卻偏偏喜歡東學一點、西學一下,盡管忙碌了一生卻往往沒有什麼專長,結果,到頭來什麼事情也沒做成,更談不上有什麼強項。明智的人最懂得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惟有如此方能實現目標;明智的人也善於依靠不屈不撓的意誌、百折不回的決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忍耐力,努力在人們的生存競爭中去獲得勝利。
青少年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是我們儲藏能力資本的最佳時期。在這斑斕多彩日新月異的時代,要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挖掘內在的潛能,其中最主要的是我們的手中必須有一樣能力,讓他人看到我們的亮點,讓他人從心底真正認可我們,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隨著社會的進步,一個人的能力已經與成功掛上了鉤,你的能力越強,那你成功的可能就有了更多的保障。
青少年朋友,你想成功嗎?成功不是一句簡單的話就能勾勒的,也不是一個虛擬的行動就能實現的,更不是一張輕薄的文憑就能換來的。一味地追求好成績、高學曆,而忽視興趣、能力的培養的話,你永遠都是個空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