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 圓滿的人生隻需做好三件事 (1)
馮友蘭先生曾說人生隻有三件事:立德、立言、立功。做好這三件事便是擁有了圓滿而成功的人生。五千年的國學道路中,鐫刻著無數先賢追求“人生三立”深深的步伐。這裏,馮友蘭先生用他精深的國學知識,向我們講述了“人生三立”所必需的智慧。
立德:勿以善小而不為
馮友蘭先生曾說:立德,是人追求中的最高境界,每天隻要做一點點,每天能約束自己一點點,就是大寫的人。換做一句古語名言則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對於一些不好的事情,一些“小惡”我們要學會約束自己不去做;而對於一些好的事情,一些“小善”,我們要學會時時做,隻有這樣,我們便能立下自己的德行,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然而,這一點並不為很多青少年所重視,在他們認為做一些瑣碎的小事情,對於自己將來的成功來說意義十分微小,而偶爾地犯一點小錯誤,似乎也是無可厚非。就是抱著這樣的看法,漸漸地這些青少年朋友們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甚至縱容自己所犯的錯誤從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讓親人朋友扼腕歎息。
馮友蘭先生就曾經講述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個少年,懷有一腔報國的熱血,立下了將來要建功立業、名垂史冊的偉大誌向。但是,他從來不打掃自己的房間,在他看來,一個堂堂的男子漢打掃房間是非常沒有出息的。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就應該像嶽飛、戚繼光等英雄一樣,馳騁沙場,奮力殺敵、保家衛國。由於自己的房間從來不打掃的緣故,他的房間非常的髒亂。
一天,他父親的一個好朋友來他家做客,來到他的房間時,看到一片淩亂的樣子,就勸告這位少年。要學會打掃衛生,給自己一個好的起居環境。這個小夥子非常不以為然的說:“大丈夫,應以掃清天下為己任,焉有如婦人一般打掃房間之行為。”他父親的朋友聽了這句“豪言壯語”之後,並沒有讚揚他偉大的誌向,而是馬上說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頓時,這個人的臉紅了起來,從此之後他變得愛惜衛生了,而且經常告誡自己:實現理想要堅持從小事做起,最終他成了一個有名的將領。
很多事情看起來非常的微小,做與不做的差別不是很大,但是成功往往是從做每一件小事情開始的,做人也是如此,很多青少年朋友們都有一顆做好事,樂於助人的心。但是他們總覺得沒有人需要自己的幫忙或者根本沒有機會幫助別人。在他們認為隻有做一些見義勇為的事情才能讓自己被別人知道,被報紙宣傳,使自己成為這個社會上的“小雷鋒”或者“小英雄”。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想法。
下麵這個小故事對我們具有很強的啟發意義。
一個礦工下井刨煤時,一鎬刨在一個啞炮上。啞炮響了,礦工當場被炸死。因為礦工是臨時工,所以礦上隻發放了一筆撫恤金,從此就不再過問礦工妻子和兒子以後的生活。悲痛的妻子在喪夫之後,麵對的是來自生活上的壓力。她無一技之長,隻好收拾行裝準備回到那個閉塞的小山村去。
那時礦工所在隊的隊長找到了她,告訴她說礦工們都不愛吃礦上食堂的早飯,建議她在礦上支攤兒,賣點早點,一定可以維持生計。礦工妻子想了一想,便點頭答應了。於是一輛平板車往礦上一支,餛飩攤兒就開張了。8毛錢一碗的餛飩熱氣騰騰,開張第一天就一下來了12個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吃餛飩的人越來越多,最多時可達二三十人,而最少時從未少過12個人,而且風霜雨雪,從不間斷。時間一長,許多礦工妻子都發現自己的丈夫養成了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下井之前必須吃上一碗餛飩。妻子們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蹤、質問等種種方法來探求究竟,結果均一無所獲。直到有一天,隊長刨煤時被啞炮炸成重傷。彌留之際,他對妻子說:“我死之後,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餛飩。這是我們隊12個兄弟的約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們不幫誰幫。”從此以後每天的早晨,在眾多吃餛飩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位女人的身影。來去匆匆的人流不斷,而時光變幻之間惟一不變的是不多不少的12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