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2 品味國學大師平凡又超凡的生活智慧 (2)(1 / 2)

第十四章2 品味國學大師平凡又超凡的生活智慧 (2)

張中行在《快樂》中還說過:快不快樂,完全是由自己的想法決定。 “樂比苦好”總是難得不承認的常理,因為樂與“欲”有血肉聯係,也就是與“生”有血肉聯係,順受天命,要“生”,求“善其生”,就不能不把“樂”看作十分珍貴的事物。人生,上壽不及百年,呼吸一停止就是斷滅,怎樣度過一生比較好呢?古今有無數的人想到這個間題。不同的解答可以提出不同的條件,不過,無論如何,說“由於多有所樂而心安理得”是個重要條件,總是絕大多數人會同意的吧?學會珍惜,學會知足,也就發現了快樂的真諦,也間接領悟了人生應該追求的一切。

有—位銀行家,在51歲的時候,財富高達數百萬美元,而到52歲的時候,他失去了所有的財富,而且背上了一大堆債務。麵臨巨大打擊,他沒有頹廢也沒有悲觀失望,而是決定要東山再起。不久,他又積累了巨額的財富。當他還清最後300個債務人的欠款後,這位金融家實現了他的承諾’。有人問他,他的第二筆財富是怎樣積累起來的。他回答說:“這很簡單,因為我從來沒有改變從父母身上繼承下來的個性,就是積極樂觀。從我早期謀生開始,我就認為要以充滿希望的一麵來看待萬事萬物,從來不要在陰影的籠罩下生活。

我總是有理由讓自己相信,實際的情況比一般人設想和尖刻批評的情況要好得多。我相信,我們的社會到處都是財富,隻要去工作就一定會發現財富、獲得財富。這就是我生活成功的秘密,記住:總是要看到事物陽光燦爛的一麵。“這個世界應該更加光明、更加美好,如果人們懂得保持快樂是他們的責任,懂得開開心心地完成自己的職責也是他們的責任,那麼,這個世界就會美妙多了。每天都快樂地生活,也是讓別人幸福的最好保證。”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快樂開心的人在我們的記憶裏會留存很長的時間,因為我們更願意留下快樂的而不是悲傷的記憶。每當我們回想起那些勇敢且愉快的人們時,我們總能感受到一種柔和的親切感。

快樂的秘訣,似乎藏在一種完美的平衡裏。既不輕言放棄,又能真正堅持,善於在細微之處學會感悟,又不沉湎於過度的喜悅。世上沒有絕對幸福的人,隻有不肯快樂的心,順其自然地享受快樂其實每個人都能做到,因為快不快樂,完全由自己的想法決定。

生活不能沒有良好的習慣

生活不能沒有良好的習慣,是張中行先生對青少年的一句勸誡和提醒。現實生活中的張中行先生,自己也是一個有著良好生活習慣的人。他從不暴飲暴食,偶爾喝酒也是適可而止。他一生平淡,從不大喜大哀,閑暇之時就是提筆寫寫東西,平和的心態和良好的生活習慣讓他延年益壽,到九十歲的高齡依然耳聰目明。這就是良好的生活習慣給張中行先生帶來的巨大幫助。

人們常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抽象地說,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多次重複,就能變成習慣性動作。人的知識積累,才能增長,極限突破等等,都是習慣性動作、行為不斷重複的結果。

父子倆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隻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

英國詞典學家塞?約翰生曾說過:“習慣的鎖鏈隱而不易覺察,直到有一天牢不可破時,人們才會發覺其存在。”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習慣,不要忽視生活中的任何一個習慣,因為微小的習慣也可能改變你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