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1 麵對謠言不如保持沉默(1 / 1)

古人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高於眾,眾必非之。”

一個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顯、位有多高、錢有多豐,麵對紛繁複雜的社會,也應該保持做人的低調。

有道是: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低調是人生之路的潤滑劑,是事業之路的助推器,放下架子真誠地去低調做人,必將描繪出人生的精彩畫卷。低調做人不僅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智慧。

俗話說:“人無幹日好,花無百日紅”。生活中誰都難免要遇到他人的誤解,遭到他人不公正的批評甚至辱罵。對此,我們要做到心如止水,不要因為他人一句不公正的批評或難聽的辱罵,而失去理智。

英國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說:“不要為了敵人而過度燃燒心中之火,不要燒焦自己的身體”。康德也有句很有哲理的名言:“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科學家研究發現,長期積怨不但會使自己的麵孔僵硬而多皺,還會引起過度緊張和心髒病。因此不管是從自身的健康著想,抑或是從道德修養出發,都要忍辱克己、低調做人。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一直敏於行訥於言的巴金先生,也曾受到過無聊小報、社會小人的謠言攻擊。巴金先生有一句斬釘截鐵的話:“我唯一的態度,就是不理!”因為受害者若起而反擊,“小人”反倒高興了,以為他們編造的謠言發生了作用。精通哲學、文學和曆史學的胡適先生在《胡適來往書信選》致楊杏佛的信中寫道:“我受了十餘年的罵,從來不怨恨罵我的人。有時他們罵的不中肯,我反替他們著急。有時他們罵的太過火,反損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們不安。如果罵我而使罵者有益,便是我間接於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願挨罵。”

巴金、胡適麵對他人的辱罵所表現出的低調、幽默、寬容,不失為排除心理困擾的妙藥良方。任何人都難免會遭到他人的誤解、批評和辱罵。無論是卑鄙的、惡毒的還是殘酷的,你千萬不要因對方一句不公正的批評或難聽的辱罵而失去理智。獲勝的唯一戰術,就是保持沉默,不和別人發生正麵衝突,就連多餘的解釋也沒有必要。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相互爭吵辱罵,既不會給任何一方帶來快樂,也不會給任何一方帶來勝 利,隻會帶來更大的煩惱、更大的怨恨和更大的傷害。

退一步講,在對罵中沒有占上風的一方,當眾出醜,隻會帶來過後 對自己魯莽行為的悔恨。占了上風的一方,雖然把對方罵得體無完膚,又能怎麼樣?隻能加深雙方的對立情緒,加深雙方的怨恨,在旁觀者的 眼裏也不過是好鬥的公雞罷了。

李雲鵬在公司曾受到一位同事的辱罵,為此心中非常惱怒。在下班 的路上,依然是滿肚子的火氣,琢磨著如何報複這位辱罵者。無意之間 他走進路邊的玩具店,看見幾個小孩指著一個存錢用的瓷人評頭論足。

雖然他們對瓷人的誇張造型並不理解,可是瓷人坐在貨架上對那些無知 的指責無動於衷,麵不改色地樂和著。李雲鵬望著這個瓷人,頓時覺得 自己滑稽可笑,連一個存錢用的瓷人都不如,受點委屈就滿心怨氣,還 算什麼男子漢大丈夫!這麼一想,滿肚子火氣一下子煙消雲散。還對這 個過去不屑一顧的瓷人產生了好感,便掏錢買了一個。

天津衛有句話:“生氣不如攢錢。”的確,人生短暫,把寶貴的精力、寶貴的時間放在生閑氣上是不值得的。對於外界的打擊辱罵,也許我們 還達不到所謂“愛敵人”的修養程度,但至少應該愛惜自己,不要讓他 人來影響你的情緒和健康。

有人受了委屈,或受到他人的誤解,總想立即解釋清楚,通過解釋 去化解矛盾,洗刷自己的清白。其實這時最好不要去解釋,最佳的辦法 還是保持低調和沉默。因為這時的解釋是杯水車薪,是起不到任何作用 的。比如,有人說他丟了錢包,你能解釋清楚不是你偷的?有人背後議 論你是“白癡”,是“騙子”,你聽了能解釋清楚你不是“白癡”,不是“騙子”?諸如此類的解釋,隻會越解釋越對自己不利。

一個人要擁有大度、寬容的氣度,麵對謠言,沉默是金。鼓噪由他們鼓噪,低調的人總是會在亂中自取靜、混沌中自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