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絕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耍賴。
“明代大醫張景嶽說:“命門之火謂之元氣,命門之水謂之元精。心賴之則君主以明;肺賴之則治節以行;脾胃賴之濟倉廩之富;肝膽賴之資謀略之本;膀胱賴之則三焦氣化;小腸賴之則傳導自分。””
“那麼結論就是治病總以顧護元精為本。《內經》指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明亮,故能治理髒腑,平衡五誌,其功在煊通;相火溫熱,故能腐熟水穀,溫煦陽氣,其功在維持體溫。”
“相火為人身真火,是人之陽根,故需潛藏於土下腎水之中,以溫暖水髒,為生命之本。相火降於水中,則水中有火,能生元氣,其作用最可體現於後天八卦之坎卦。”
“元氣源自先天,斂藏於腎精之中,平時會緩緩釋放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及百年壽命。若元氣迅速大量釋放,我們會有痛快舒暢感。”
“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內藏相火,主生長、發育、生殖。善養生者,需重視養腎。天地陽氣生長化收藏,以冬為藏,應之於腎,因此冬天最好養腎。”
“推之,每天都有陽氣的升降浮沉,夜半陽氣收藏,以應一年之冬天,亦與腎相應,故晚上養腎最好。以農曆月來看,月晦時陽氣最為收斂,應之於腎,故月晦需養腎。”
“肚臍又稱神闕,乃神氣往來之門戶。胎兒自肚臍與母體相連,得母體滋養孕育而成人,故肚臍為胎兒先天之根,亦屬保生之所。”
“臍需圓而深,則元氣深藏,先天充足;若或斜或淺,則是元氣外露,先天不足之象;若不凹反凸,是氣勢在外,其守不固,亦屬虛象。臍旁上下左右有動氣,是為衝脈所發,可診治衝脈諸症。”
“元氣源自先天腎精,易耗難複,且多損自後天,身心不修、道德淪喪是為損害元氣的首因。元氣若虧,縱良醫國手亦回天乏術,隻能調養脾胃,以冀扶起後天之本,略可緩解病情。”
“針灸臨床實踐中非常重視肚臍,腹部穴位定位需以肚臍為標準,而且肚臍又名神闕,為衝任二脈所係,元氣歸藏之根。古人雲:“臍通五髒,真神往來之門戶也,故曰神闕”、“是神氣之穴,保生之根。””
“也就是說善用針者,必先察肚臍,以診元氣之盛衰、五髒之虛實,次則按臍上下以診腎間動氣,進而可知五髒六腑的變化。”
“所以,醫生你應該早就想到了最後的辦法就是針灸,隻是如何針灸怎麼針灸是個大難題。”方雪得出結論,她甚至可以確定這也是醫生的結論。
因為通常的針灸急救和調理病灶比較直接有效,但是用針灸之法恢複身體本能流失的元氣,不但要恢複還要保證在未來二十年內保持在一定平衡和生存健康基礎上。
真的是太難了,如果真的能做到那就是神針神醫了。
而方雪有信心嚐試,醫生更是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