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災後心理危機幹預(1 / 2)

五級人群需要做好心理危機幹預

第一級人群為直接卷入地震災難的人員,死難者家屬及傷員。

第二級人群是與第一級人群有密切聯係的個人和家屬,可能有嚴重的悲哀和內疚反應,需要緩解繼發的應激反應。另外,還有現場救護人員以及地震災難幸存者。專家認為,這一人群為高危人群,是幹預工作的重點,如不進行心理幹預,其中部分人員可能發生長期、嚴重的心理障礙。

心理危機幹預的第三級人群是從事救援或搜尋的非現場工作人員、幫助進行地震災難後重建或康複工作的人員或誌願者。

第四級人群是向受災者提供物資與援助的災區以外的社區成員,以及對災難可能負有一定責任的組織。

第五級人群是在臨近災難場景時心理失控的個體,這類人群易感性高,可能表現心理病態的征象。

專家建議,目前的重點幹預目標應從第一級人群開始,一般性幹預宣傳廣泛覆蓋五級人群。采取評估、幹預、教育、宣傳相結合的辦法,提供災難心理救援服務;盡量進行災難社會心理監測和預報,為救援組織者提供處理緊急群體心理事件的預警及解決方法;促進形成災後社區心理社會幹預支持網絡。

給災難中的人一個心理支持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傷亡,有死亡、房屋倒塌等看得到的災難,還有一種看不見的災難——重大災難之後的創傷應激心理障礙,這時,給他們一個問候電話、一條溫情的短信、陪著驚魂未定的人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心理支持。當然,如果有心理學工作者提供專業幫助則更好。

創傷後的應激心理障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心理反應,至少會持續一個月,出現失眠、易怒、驚恐等反應,還會出現負罪感——自己幸存下來而親人朋友卻死去。

這種狀況會讓人極度脆弱,腦海裏會一遍又一遍重現災難發生時的可怕情景,聽到突然的聲音會驚嚇得跳起來,等等。

麵對這種突然發生的重大災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給予心理支持:

(1)睡覺休息,減少不必要的活動。如果能夠睡覺,盡可能讓他們睡覺休息,因為一個質量高的睡眠,對於恢複人體本身的免疫能力幫助很大,從而提升他們應對災難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整能力。

(2)陪著他們說話。對於那些驚恐未定的人,陪伴在他們身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不停訴說災難的情景,不要阻斷他的敘述,耐心傾聽,並讓他感覺到你能夠感同身受。

(3)適度的肢體接觸。對於那些虛弱的人,比如老人和孩子,握著他的手,或者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都會讓他脆弱的心理得到很好的支持。

(4)遇到極度悲傷的人,比如正在痛哭的人,不要阻止他的痛哭,而是在旁邊安慰,哪怕不說一句話,隻是默默地擁抱他、摻扶著他,都是很好的支持,不說這樣的話:“不要哭,……”之類的話,要讓他把痛苦的情緒釋放出來,因為這種極度的情緒釋放對平複他的情緒幫助很大。

(5)提供充足可靠的信息,避免謠言造成的恐慌心理。災難發生後,一般會出現信息混亂,很多沒有經過確認的信息會很快傳播,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驚慌,這就需要有關部門保障信息暢通,讓人們聽到最權威、最及時、最準確的信息,這是很重要的心理支持。

(6)莫忽略救援人員的心理支持。因為參與救援的戰士和其他人員一次次麵臨災難場景,看到慘烈的傷亡情景,都會對他們的內心造成很大衝擊。前段時間膠濟鐵路的事件中,有些趕到現場的年輕護士就出現被現場慘狀衝擊的情景,這也需要周圍的人給予安慰和支持。

(7)對於心態平衡但經曆災難情景的人,不要主動讓他談當時的慘狀,以免在敘述過程中造成二次創傷。每一次敘述創傷情景,對於親曆者都是很痛苦的,都是一次心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