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上朝時間到了,文武百官分班而立。左側以梁王武三思、魏王武承嗣,右側以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為首。這武三思、武承嗣乃是武則天內侄,雖年屆四十卻是儀表堂堂,特別是這武三思更是白麵無須,器宇軒昂。執見他頭戴遠遊三梁冠,以犀簪束發,身穿朱衣,腳踏烏皮履,手執象芴,卻是一臉之正氣模樣。更是深得武則天寵幸,曾於太極殿對著滿朝官員道:“此乃我武家之梁柱。”並多次有意傳位於他,奈群臣反對,方止。足見寵愛之甚。
右邊相王李旦卻是有些清瘦,兩縷長須從鬢角垂下,也是同樣的穿戴。歲月在其臉上留下了諸多的記憶,所以麵部輪廓很清晰。按說這李旦比這武三思還小幾歲,咋就弄得有些下歲的光景了呢?說起這李旦啊!雖是生在帝王家,過著是錦衣玉食的生活,命運也多舛了些!他乃是武則天最小的兒子,有四個哥哥,大哥李弘、二哥李賢均因反對武則天稱帝而被殺,三哥李顯也當過皇帝卻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自己也當過一段時間的皇帝,但卻是個傀儡啊!每天是謹言慎行,生怕說錯了一個字,講錯了一句話,但還是被廢了。上有武則天監視,又得與武式宗室周旋,怎能不老啊!
今天還有一新人,卻是太平公主。按理說她是不應該上朝的啊!她雖是武則天最小的女兒,更是深得寵幸,曾言:“太平類我。”但也不能上朝啊!又沒個一官半職的,況且女人不能上朝這是規矩。武則天自是例外,但也沒讓別的女人上過朝。今天太平公主就來了,是和李旦一起來的。文武百官雖是議論紛紛,卻也沒人站出來說,此是人家的家事,誰也不想攙和。這太平公主長的是方臉高額,麵若滿月,眉目間透著英氣,和武則天卻是以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身著鳳袍,頭戴九鳳冠,好不金貴。
卻還有一人未來,卻是太子李顯。這太子李顯,更是謹慎,平時上朝均是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說話中庸,不輕易表態,今咋就還沒來呢。
細眼一瞧,還少了些官員卻是鳳閣侍郎張柬之,司刑少卿袁恕己,左羽林大將軍桓彥範,右羽林大將軍敬暉,左羽林將軍李湛、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楊元琰、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這些均是要害部門的長官,卻也沒來。左右羽林衛的將軍尚可理解,這鳳閣侍郎張柬之,司刑少卿袁恕己在沒來上朝,就不可好理解了。每個人的心理就開始有了這樣那樣的猜測了。
一刻鍾過去了。
兩刻鍾過去了。
三刻鍾過去了。
平時這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武則天從來都是對自己嚴格要求,那有過了時辰還沒上朝的道理。百官都有點焦躁了,有些已經小聲議論上了。特別是武三思、武承嗣更是焦躁異常,武承嗣更是來回的在朝堂上跺著步子。昨夜的宵禁,已經讓他們感覺到了不安。正想今天上朝問個清楚,皇帝卻遲遲未來,怎能讓他們不煩躁。況且有違禁令的太平公主都上朝了,更是在心頭添了一個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