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透資就是放大投資(2 / 2)

至於可兌換性,也很重要。投資股票,不管是賠是賺,是賠多少還是賺多少,想出手的時候立刻就可以出手,想買進來的時候就可以立刻買進來,幾乎沒有任何限製。自由,不受製與人。石曉晴喜歡自由和不受製與人。但既然如此,石曉晴為什麼沒有全部投資股票,而拿出差不多一半的資金來投資房產呢?哎,這就是她有一個姐姐的功勞了。當初石曉晴在電話裏對姐姐津津樂道說起投資股票的種種好處的時候,大洋彼岸的石曉雨則說,股票投資好是好,但不方便透資。

“什麼叫透資?”石曉晴問。

“就是透取資金。”石曉雨說。

“什麼叫透取資金?”石曉晴又問。

“就是假如你有一百萬資金,如果買股票,你隻能買價值一百萬的股票。”石曉雨說。

“那當然。”石曉晴說。

“但如果買房產,則可以買價值三百萬的房產。”石曉雨說。

“啊,知道了,”石曉晴說,“可以按揭。”

“對,”石曉雨說,“按揭就是一種透資。”

“明白了。”石曉晴說。

石曉雨還告訴石曉晴,除了可以透資外,投資房產的另一大好處是收益穩定。

“怎麼說?”石曉晴問。

“股票的波動性比較大,”石曉雨說,“幾乎每天漲漲跌跌。”

石曉晴說是,不是“幾乎”每天,是“肯定”每天都有波動。股票價格不波動,那麼K線不就成了一根橫線了?不要說K線成橫線了,就是基本成橫線,比如成一截一截的小平台,也基本上等於沒有交易,死定了。

“而房產價格是相對穩定的,”石曉雨又說。

石曉晴說是,哪有房子價格天天變化的。如果房地產價格像股票的價格一樣波動,不要說每時每刻波動,就是一天波動一次,今天談好的價錢明天就變化,那麼也就永遠沒有辦法成交了。

“並且房產價格總的趨勢是向上的。”石曉雨接著說。

石曉晴還是說是,說我現在居住的半山花園,01年買的時候三千多一平方,現在六千多一平方,差不多漲了一倍,而且還在往上漲。

“所以,”石曉雨說,“你最好不要把全部的資金放在股票上,可以適當分一點出來放在房產上。”

石曉晴沒有馬上說“是”,而是在想。畢竟,投資方式和方向的轉變是一個大事情,不能不想。

“但是…,”石曉晴說,“房產買賣是很麻煩的。”

“你說的是可兌換性吧?”石曉雨問。

石曉晴沒有立刻說是,她不敢確定。

“也就是不方便隨時變現。”石曉雨解釋。

“對對對,我就是這個意思。”石曉晴說。

“對是對,”石曉雨說,“可你不需要所有的投資都隨時變現啊。”

石曉晴一想,也是,不可能天天遇上急需要用錢的事情,就是真遇上了,有一部分資金隨時變現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把全部的資金都投資在可以隨時變現的股票上,完全可以分出另一部分資金放在相對穩定並且可以放大投資的房產上嘛。

石曉晴認為透資就是“放大投資”。

石曉雨說對,你完全可以這麼理解。

於是,石曉晴就賣出去一部分股票,抽出資金,用按揭的方式分別在羅湖、南山、福田各買了一套商品房。

一下子買三套房子,當然不是為了自己住,而是為了投資。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放大投資”。所以,現在的石曉晴看上去是個標準的“閑人”,但事實上她並不“閑”,而是時刻關注股票漲跌和房地產行情,關注中國甚至是世界的宏觀經濟大形勢。可是,她畢竟是學表演的,又不喜歡太動腦筋,別說變幻莫測的複雜經濟現象了,就是最基本的經濟學名詞,她都鬧不懂,更難得記。好在她有一個姐姐,一個在美國紐約華爾街工作的姐姐,因此,她可以隨時通過越洋電話從姐姐那裏獲得最新鮮最準確的經濟信息,不僅能滿足自己的投資需要,而且可以在朋友麵前炫耀。所以,石曉晴淩晨一點給姐姐石曉雨打國際長途不僅是一種消遣,更是一種實際需要。有事沒事,在麻將之後睡覺之前給姐姐石曉雨打一個電話,已經成為石曉晴的一個習慣。特別是最近一兩年,由於股票暴漲房地產飆生,每次和姐姐的通話都相互通報好消息,久而久之,淩晨電話逐漸變成石曉晴一項不可缺失的生活內容了。

但是,今天的電話卻讓石曉晴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