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
一隻鳥
跳出樊籠卻
找不到天空
居樊籠,食無憂,久而久之,野性全無,這是對籠中鳥的寫照。這樣的籠中鳥,已不再屬於天空。此詩的表層是寫鳥,而其深層卻句句關人。由這籠中鳥,我們會很自然地聯想到那些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女。他們在父母編織的“樊籠”裏,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安逸生活,然而一旦離開父母,他們的生存能力就麵臨著嚴峻的考驗。這已是一個社會問題,許多有識之士設計出各種各樣的訓練方式來鍛煉他們的生存能力,如“野外生存訓練”,這也算是一種補救吧。另外,我們還可聯想到有些在某種舊體製的樊籠裏禁錮久了的人,他們雖一朝掙脫羈絆,“跳出樊籠”,卻又頓感無所適從,無路可走……三行短製,微篇宏旨!
江邊一瞥
一隻小船淡出雲海
咬住
歸山的斜陽
觀測點、小船、夕陽連成一條線,畫麵呈瞬間定格。這是一幅江上落日圖:江水浩淼,雲蒸霞蔚,孤帆一片,風景如畫。這是一個具有動感的畫麵,“淡出”狀寫小船從江霧中慢慢駛來,給人以暮色漸濃之感;“咬住”將小船擬人化,仿佛小船也有了人的情感,它要挽留住夕陽,挽留住美好的時光!“淡出”與“咬住”當別有深意,“淡出雲海”不就是“淡出江湖”?“咬住”一詞則告訴我們,即使要“淡出江湖”,也還是有不少東西是值得留戀的!
老同學相聚
兩棵樹
舉著白雪咀嚼
春天的故事
這首詩寫的是一個老同學久別重逢的場麵,雖有對歲月流逝的悵惘之意,但滄桑中不失豪邁!“兩棵樹”借喻兩個久別重逢的老同學;“白雪”有雙重含義,一是指發白的頭發,二是指舉杯對飲時泛起白色泡沫的啤酒;“春天”借指逝去的青春歲月。他們舉杯暢飲,共同回憶那曾經的青春年華!想必是“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更何況“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