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兢山風影三首(1 / 1)

嘴大的

不一定占上風

這首析字詩讀起來令人忍俊不禁,在構思寫作上也很有特點。它沒有對“呂”這個漢字的結構進行拆合,而是據形索義,揭示出深刻的生活哲理。當然,“嘴大的”與“占上風”,表麵上是寫實,而實際上是以實寫虛,以具象之物言抽象之理!平常所說的有理不在聲高、事實勝於雄辯、以理服人等,都可以看作是它的注腳。這“嘴大的”,既指那些蠻不講理的,亦指那些倚仗權勢強詞奪理的。曆史和生活的經驗都告訴我們,“占上風”的,永遠屬於擁有真理的一方!

草簷下

糧囤裏

空空如也

這是一首很巧妙的析字詩。“草簷”指“艸”;“糧囤”指“倉”;“空空如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空空的,什麼也沒有,其中的“也”是語氣助詞,詩中卻故意將“空空如也”曲解為“空空如‘也’”。“倉”下偏旁“”,形似“乜”,中間加一“丨”便是“也”,故曰“空空如‘也’”。這首析字詩語意明確,不牽強附會,而且有詩的意境,實為難得的佳品!

轆轤

出了幾千年的力

水龍頭的嘴一歪

就把我廢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許多東西都被曆史淘汰了,有的被放進博物館而成為曆史的見證。曆史就是在不斷淘汰舊事物的過程中向前發展的,此詩用轆轤的口吻言事,旨在反襯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轆轤為人類“出了幾千年的力”,算得上是曆史的功臣了,但還是被“水龍頭的嘴一歪”給否定了。轆轤在詩中是一個人格化的意象,它居功自傲,睥睨新生事物,它與現實生活中那些常以功臣自居的人何其相似!從另一個角度看,每一個新生事物的出現,都要受到被淘汰的舊事物的阻撓或責難。此詩語言形象生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