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頭草
用盡整個族群的臂力
毅然
把春天紮在高牆上
俗話說:牆頭草,風吹兩邊倒。人們常引以喻指和嘲諷那些立場搖擺、隨聲附和的人。對某一事物的認知與評價往往與民族的心理積澱、文化背景有關。這首《牆頭草》在立意上故意悖反人們的思維慣性(或曰思維定勢),顛覆傳統文本寓意,因而讓人耳目一新。當然如此寫牆頭草的詩也不是絕無僅有,趙洪瀾的《牆頭草》便是一例:“有人說/你隨風倒//你卻喊/我在跟風摔跤”。所不同的是,一為客體評價,一為主體辯解。“把春天紮在高牆上”,靈動之語也!它讓人們對春天和青草產生美好的遐想!由此詩可知,對任何事物的評價都可以是多角度的,甚至可以是對立的。如對竹的評價,有人說“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也有人說“未出土時猶有節,及淩雲處尚虛心”。無所謂對與錯,隻是認知角度或價值取向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