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7章 真正的財富是一種內心的認同(1 / 1)

一個富人去拜訪一位哲學家,請教他為什麼自己有錢後變得越發狹隘自私了。哲學家把他帶到窗前,問:“向外看,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富說:“我看到外麵世界的很多人。”哲學家又將他帶到一麵鏡子前,問:“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學家一笑說:“窗子和鏡都是玻璃做的,區別隻在於多了一層薄薄的銀子。但就是因為這一點銀子,便叫你隻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雅虎CEO楊誌遠說:“很多人把錢看成人生目標,或者職業的目標。有的人家裏沒有錢,所以很需要錢;也有人沒有錢,但一家人仍然過得很快樂,我屬於後一種家庭。所以,在這點上我認為,有一個快樂的家庭,有很好的朋友;不是在物質上,而是在著神上得到心靈的快樂,這是最重要的。”

不知拜金主義者是什麼心態,或許對於他們來說,金錢就是—切。但他們卻可以用另一種姿態讓人們看到,金錢買不來快樂,買不來朋友,買不來精神上所需要的一切。看來,在這個物欲橫流、紙醉金迷的世界裏還有金錢所無能為力的事情。

一個人的財富觀肯定是受其人生觀、價值觀等的影響。其實不管一個人的財富狀況如何,平和、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是最重要的,它是決定人們行事的根本。如果一個人無論是在腰纏萬貫還是一文不名的情況下都能做到“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從容和優雅,那麼他已經擁有了一生中最大的財富。

《三聯生活周刊》推出的新聞人物中有一個陌生的名字:布洛克。這位叫布洛克的美國富翁因為對自己生活方式的毅然改變,引出了一個永恒的話題——什麼是財富?

布洛克原是家族大公司的總經理,在他執掌公司幾年後,意識到失去了太多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於是他決定放棄年薪60萬美元的職位,回到親人中間。他說:“我不想等將來回首往事的時候,發現自己除了錢什麼也沒有。”他在一所中學謀得了一個年薪隻有2萬美元的數學教師職位。在一年結束之際,他收到了來自學生的賀卡,賀卡上寫著一句令他驕傲的讚美:“給天下最棒的老師。”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讀出另一方麵的財富:認識親情。親情的失去是一個重要的話題。人際社會需不需要親情,親情會不會被金錢取代,或許這是一個需要整個社會來思考的問題。布洛克的選擇證明了擁有親情也是某種意義上最大的財富——真正的財富。

真正的財富是一種內心的認同,而不是一種金錢的擁有。當很多的人不顧一切追逐金錢的時候,其實他們在做一個賠本的買賣,結果他們輸得精光,除了錢,什麼都沒有了。

人生感悟

世上最可憐的人,就是除了錢什麼都沒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