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重生之隻爭朝夕》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第四十七章約會
羅漢堂內堂的任務市場上,一條任務發布標題被標紅置頂,並且聚集了上千條的回複。
這在人數稀少的內堂可不是什麼經常能看到的景象,實在是這條任務太過讓人驚訝,並且無法拒絕。
“任務要求,起訴中動軟件侵權。任務報酬,人體圖像識別技術。”
且不說很多被中動軟件侵權的公司早就摩拳擦掌,準備狠狠的咬一口肉下來。就單說這人體圖像識別技術,明顯就是用在壩娘軟件裏的那個。一想到區區300K的一個小軟件,竟然能準確的識別圖片裏的人像狀態,這裏麵涉及的技術含量就太過恐怖了。
而且人像識別技術本身還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比如說數碼相機的自動對焦、笑臉快門,在社交網絡裏提供人臉識別功能,甚至是在網絡支付和公安係統進行戶籍管理和犯罪排查。
識別,是人類智慧最重要的一個體現。視覺識別、聽覺識別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兩個方麵,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根本所在。能夠將這兩個能力研究透,那距離人工智能實現也就不是那麼遙遠了。
而且人臉識別雖然隻是視覺識別的一個小方向,但在人類社會的應用,可以說能夠深入各個方麵。其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是不簡單。
在這樣的背景下,誰敢說自己公司未來的業務就不需要這種技術?
隻不過侯世達也不是讓他們白用的,而是注明了使用這種技術的軟件必須加入GPL協議,對開發之後的源代碼也進行開放。這是他有感於這個世界裏人工智能技術進步的緩慢,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對技術進行了封閉式的開發。
如果人工智能技術研究能夠擴散開,肯定不止是目前這樣的水平。既然人工智能是侯世達的法寶,當然是更多人應用推廣對他更有利。這種智能軟件應用的越多,他的優勢就會越大。
而其他軟件公司這邊,既能通過起訴中動軟件獲得賠償,又能獲得一項重要的技術,這樣一舉兩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為?
不過當然,這裏是羅漢堂內堂,討論的重點始終是集中在技術方麵的。可上千樓的討論下來,唯一形成共識的就隻有一點。
現階段軟件技術,至少是公開的技術,肯定做不到這種水平!
哪怕是羅漢堂內堂的眾多精英高手,潛心研究分析,也僅僅隻是指出了幾個可能的方向。但要說能夠破解這種技術,卻還是力有未逮。
這樣的結論大大刺激了幾個被中動軟件侵權的公司,有如此誘餌在,哪怕中動軟件背後真有什麼靠山,那也完全值得一試了。
僅僅兩天之後,國內最大的用友公司就向法院提起了訴訟請求。
北用友,南金蝶。有國內管理軟件老大的用友站出來第一個吃螃蟹,就好像點燃了整個炸藥桶。接二連三的,中動軟件被告侵權的官司在中國大地南北開花。就連不少沒有被中動軟件侵權的廠家,這時候都忍不住想要渾水摸魚一下。
至此,一場針對中動軟件的輿論熱潮終於從線上轉戰線下。隨著紙媒的跟進,逐漸也有電視台進行報道。
甚至在暗地裏有口風在流傳,說是焦點訪談、東方時空這一類時政節目也盯上了四千萬,準備專門做一期節目出來。
央視的傳言不管真假,似乎都成了壓斷中動軟件的最後一根稻草。緊接著傳來了某部宣布重新調查軟件招標問題,並且暫時中止與中動軟件的項目合作關係。
至於說已經支付的項目費用,陳輝也不得不原封不動的進行了返還。不過究竟已經被分掉的錢還能不能回來,是動用了他自己的錢,還是中動軟件割肉補瘡那就無人知曉了。反正在某部聲稱可能啟動行賄司法調查的背景下,陳輝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繼續硬頂下去。
這樣一筆生意不僅沒有賺到錢,現在好不容易拉上的靠山也惹了一身騷,更要麵臨無數軟件公司的司法起訴,還得應付網絡和現實媒體的狂轟亂炸。
至此,侯世達的計劃總算告一段落。並非他多麼謹慎,而是他深知陳輝並不是那麼容易倒下去的人。但凡向他這樣通過不擇手段的方式發展事業的人,都沒有那麼容易被擊倒。而中動軟件假假也是一家港股上市企業,恐怕帝都市府也不會就這麼看著它倒下去。
但不管怎麼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陳輝應該都會焦頭爛額,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尋找究竟是誰在背後黑了他這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