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江城當然沒聽過這兩個名詞,實際上“工業4.0”是德國產經研聯盟在2012年向德國政府提交的一份報告中的詞語。
而所謂的“中國製造2025”,則是中國和德國爭奪未來智能製造和物聯網領域話語權的產物。
總而言之,在這個世界裏,不論是工業4.0還是中國製造2025,都還沒有問世呢。沒有這種戰略級別的思想指引,其實也不怪江城的視線隻是到此為止了。
也隻有侯世達這樣經曆過未來十年,智能化和物聯網鋪天蓋地發展的時代,才知道視覺識別技術究竟意味著什麼。
“如果可以的話,請允許我做一些科普陳述。”侯世達用目光示意江城和風無忌兩個人,見他們都嚴肅的坐直了身體,全神貫注的聽著自己的說話,心下不由點起頭來。
可見風信公司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確實不是巧合。江城和風無忌兩人隻是困於時代見識的不足,這才犯下了大意的錯誤。
若是江城知道侯世達心裏怎麼想的,肯定會大吼出來。那可是幾億美元的市場,還要讓他再將這個技術誇大到什麼程度,才不算大意?
“我首先說一下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兩條路線,這兩天路線分別出發自計算機科學的兩個奠基人,分別是查爾斯.巴貝奇和範內瓦.布什。”
“發明差分機的查爾斯.巴貝奇?”說話的是風無忌,要說在技術上還是他更敏銳一些。
查爾斯.巴貝奇在24歲的時候,就被選入了英國皇家學會。他在1834年發明的分析機原理,曾設想根據儲存數據的穿孔卡上的指令進行任何數**算的可能性,並設想了現代計算機所具有的大多數其他特性。在1855年斯德哥爾摩的一家公司裏,有人根據他的設想製造了第一台機械計算機。
“對,就是那個查爾斯.巴貝奇。”侯世達點點頭,肯定了風無忌的猜測:“從他開始,人類致力於讓計算能夠自動化。在這條道路上,我們發展出了圖靈機,發展出了埃尼阿克、8048、深藍甚至是諾基亞手機。對於製造業來說,計算自動化帶來的就是數控機床了。”
“那範內瓦.布什呢?沒記錯的話,他是美國曼哈頓計劃的組織和領導者吧?”江城有些疑惑的看向侯世達。
“他同樣還是超文本和超鏈接概念的提出者,是互聯網技術的先知。”侯世達補充道:“從他的道路,後來發展出了互聯網、關係型數據庫和現在的社交網絡等技術。互聯網繼續發展,接下來可以預見的就是物聯網時代。”
“而將這兩條電子技術的道路融合起來,就是工業4.0的概念,也就是基於信息技術和數控製造技術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
侯世達這個命題未免太大了點,讓江城和風無忌都不自覺的露出了懷疑的目光。
不過他不在乎,這個名字又不是他起的,而是德國和中國未來都共同認可的一個標準。
“我們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基於蒸汽動力的,第二次是電動機的普及,第三次則是電子信息的自動化革命。而第四次工業革命,就是基於物聯網和智能軟件技術的全自動化時代。”
“有了圖像設別技術,智能製造就有了可能。曆史學裏有這樣一種觀點,整個人類曆史,始終是呈現出螺旋上升的形式。工業革命的大工業、批量化製造方式,在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階段達到頂峰,自動化的普及帶來了柔性製造和精密製造的可能。工業化、批量化的生產可以不再千篇一律,為小批量個性化的產品提供了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