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戰,連鐵家絕殺“回旋斬”都出手了,鐵英把戰力發揮到了極致。但除了鄭幺娃和渾身浴血的軍團警衛排長外,還是沒有人跟上來。
鐵英低估了騎兵的活動能力,更低估了敵團長的應變指揮能力。他偵察過敵人的兵力及部署,不敢讓後衛兵團和敵人硬拚,也算知己知彼了。然而,他卻忽略了敵既然是作為先遣部隊,是針對自己的部隊而來的,就不會不知道自己這隻部隊曾經在渭河驅逐並重創了敵人兩個正規團,不說回去的兩個團長誇沒誇大其詞,就是如實彙報,紅軍這隻部隊的戰力就已經非同小可了。除了自我膨脹得發了癲,又想當什麼旅長、師長得要了命的人才會在黑夜裏要部隊去追擊多半是這隻紅軍隊伍中的一小股隊伍。所以,不怪敵團長太狡猾,在人數相近、戰鬥力又十分強大的對手麵前,隻需阻住對手幾個小時就是勝利,敵團長何必要拚命?但鄭幺娃一股精銳小分隊的衝陣卻是出乎了意料,敵團長就是想破了腦殼都想不明白,明知死路一條還硬要往前衝,更奇怪的是,衝擊者很有可能還是一個不小的官。所以,吃了大虧的二營傾全力追擊時,團長便不製止,命三營成第二梯隊跟進,一營和團直屬成一字長蛇陣向前展開,如此隊形就是遭遇埋伏又何妨?一字型的第二、三梯隊可以第一時間在兩千米範圍內的任何地點快速完成迂回,團長還巴不得紅軍腿快,有時間在這狹長的平原地區完成埋伏呢。
敵團長願望成真,其二營裹住了紅軍小分隊,第二梯隊的三營在後麵三百米的地方遙相呼應,但突然間三營左翼槍聲大作,紅軍不下二十挺機槍和近五十支衝鋒槍的埋伏戰打響了。
這並不是紅軍的什麼伏擊戰,是擔當突擊任務的偵察大隊主力緊隨先遣馬隊出發後,因天黑走岔了路,在鄭幺娃們狂奔五、六裏已經被圍住後才緊趕慢趕的和敵第二梯隊遭遇。但說是埋伏也並不為過,因為敵成一字型向前推進的馬隊在身後已現晨曦的原野中十分搶眼,被偵察大隊前衛發現。
敵逐漸迫近,尚未發現幾條小土坎後麵的紅軍,沒有陣地和敵騎兵打運動戰無疑自尋死路,偵察科長不敢在曠野中向左後側遠處的鐵英們靠攏,命部隊尋找掩體。偵察二、三連的十八挺機槍伏擊即將漫步而來的敵第二梯隊、一連的九挺機槍向左後側三、四百米處已經被困住了的紅軍騎兵實施火力支援。
俗話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偵察大隊跟不上騎兵的步子,摸黑趕路才循著槍響的方向趕來。可惜,鐵英打亂了敵右翼的馬隊後,鄭幺娃們已經一窩蜂的向右衝去,等偵察隊的人趕到後,不但越過了鐵英們廝殺的戰場,而且還見他們翻翻滾滾的向右廝殺得遠了。科長想救援時,卻又看見敵人後續的第二、第三梯隊,不敢動,隻有就地埋伏,用機槍掩護鐵英他們了。所以,躊躇滿誌並沒有展開攻擊隊形的敵二營漫不經心的策馬上來時,偵察隊的二十七挺輕機槍同時響起,兩百多人的隊伍,還有五、六十支衝鋒槍和槍法精準的百多隻步槍,敵左翼的一個騎兵連在不多的時間裏就報銷了一大半。敵後退,在組織攻擊隊形時,第三梯隊的一個騎兵連已經在子彈的射程外向偵察隊後方大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