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要想讓人際關係越來越好,需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與朋友經常保持聯係。然而,很多人覺得做小事很丟自己的麵子,認為憑自己的能力做那些工作簡直是大材小用,認為有些朋友隻是一些小人物而不值得重視。
其實,這些看法是極其錯誤的。總想一步登天、恨不得馬上成為像李嘉誠一樣成功的人,如果不趕緊改變想法的話,終究會一無所成;總認為小人物不值得自己深交、不值得尊重,這樣的想法終會招致失敗。歸根結底,這些人不管做事還是為人都不能做到腳踏實地。
一年前,小李跟幾個老鄉一起來到小鎮上的一家汽車修理廠工作。小李是個心高氣傲的人,他一直想在大城市裏做出一番成績,所以,從進入修理廠的第一天開始,他就總是不斷地抱怨:“這份工作真是髒,每天都弄一身油”“這根本就不是人幹的活兒……”
小李的工作每天都伴隨著抱怨聲,他說自己仿佛回到了奴隸社會,每天出賣苦力維持生活,他覺得這樣的生活是一種煎熬。因為對工作缺乏熱情,他時刻都窺視著師傅的一舉一動,隻要稍有機會,他就會偷懶、應付工作。
一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與小李一同進廠的幾個老鄉的技術都長進了不少,還有一個老鄉被送進夜大進行深造,隻有小李還整天沉溺在怨聲載道中。終於,他因為心不在焉,對客戶的車維修不到位,致使修理廠蒙受了巨大損失,被老板解雇了。
麵對生活,不能做到腳踏實地,隻會不斷地“吐苦水”,就像小李一樣,想要做出一番成績,卻成了自己口中“販賣勞動力”的“奴隸”,最後看著別人升職加薪,自己卻丟了飯碗。他的抱怨對於解決問題不僅無益,反而有害,還會導致他產生焦慮和抑鬱等負麵情緒,漸漸地,連他內心僅剩的一點點快樂與活力也便湮滅了。
分析小李的經曆,我們能夠發現,他是典型的“眼高手低”:整天對工作抱怨不休、對環境心生疑慮、對同事心存鄙夷,總把自己擺在很高的位置,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從來沒有想過放低姿態,更不會進行自我反省。麵對同樣不如意的工作,小李的老鄉們卻能在其中找到出路,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不能踏實地做人做事的人就無法從“倒黴”的現狀中逃離,他們越是想擺脫現狀,越會更深地陷入泥沼裏。那麼他們身上欠缺了什麼?讓我們看下麵的故事。
亨利·福特從一所普通大學畢業後便開始四處求職,但均以失敗告終。但福特並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他依舊信心十足、並不氣餒。
為了找到一份工作,他四處奔走;為了擁有一間安靜的、寬敞的實驗室,他和妻子經常搬家。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他們搬家的次數連他們自己都記不清了,但他們依舊樂此不疲。貧困和挫折不僅磨煉了他堅韌的性格,也鍛煉了他的耐力和恒心。
後來,福特應聘到愛迪生照明公司的發電站負責引擎工作,起初,他的薪水很低,同學們知道後,都勸他別在那裏浪費時間了,可他認為起點低並不代表一直會這樣。一年後,由於他對工作的高度負責,被提升為主管工程師,他的薪水一下子翻了兩倍,讓同事們羨慕不已。
從上麵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腳踏實地的人有3種品質:第一,堅持不懈;第二,自強不息;第三,勇敢地麵對困難。人生是充滿挫折和痛苦的,如果你不能腳踏實地麵對現狀,就會把一件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看到你的慘狀,周圍的人並不會產生同情,隻會奇怪你為什麼就不能少一點兒抱怨,多一點兒踏實呢?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世外桃源”,任何事情的完成都需要一個過程,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這就等於等待天上掉餡兒餅的機會。作為一個有責任、有理想的人,隻有踏踏實實地去做、不斷地去解決問題,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相反,那些對瑣事不屑一顧、處理問題時消極懈怠的人,鮮有成功者。所以,不要和自己過不去,隻有踏實一點兒,你的生活才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