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調整壞情緒,勿帶它到工作中(1 / 2)

要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避免將壞情緒帶到工作中。

無論男人、女人、企業的總裁還是普通職員抑或是辦公室白領,都難免逃脫情緒的包圍。喜、怒、哀、樂是我們生活的基本情緒元素,也構成了豐富的情感元素及旺盛的生命力。或許可以這麼說,我們都是情緒的“奴隸”。

情緒不僅僅是人外在的一種肢體語言,而且是人生理狀況的一種表現,情緒對健康有一定的影響。美國生理學家艾爾瑪為了研究情緒對健康的影響,曾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他將一支支玻璃管插在零攝氏度、冰和水混合的容器裏,借以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時呼出來的“水汽”。研究結果發現,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凝成的水澄清透明,無色、無雜質,而人在生氣時則會出現紫色的沉澱物。研究者將這“帶有紫色沉澱的水汽”注射到白老鼠身上,幾分鍾後,白老鼠居然死了。

這個小小的實驗無疑告訴我們:情緒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如此之大,有可能還會危及人的性命。在職場中,成功的秘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自身情緒的控製和嚴格的自律。如果一個人不能駕馭自己的情緒,不能做情緒的主人,總帶著壞情緒去上班,那麼他在工作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問題,以致無法靜下心來工作。

陳碩是一家商店的售貨員,每天都乘地鐵上班。這天早晨,地鐵內很擁擠,剛剛出了地鐵後,她著急地想看一下時間,但是翻遍包裏所有的東西也找不到手機,這時,她突然想起在地鐵口有個人擠了她一下,手機肯定是被那個人偷了。這可是她新買的手機,陳碩氣得直跺腳,發誓挖地3尺也要找到那個小偷。

結果,人海茫茫,哪裏還找得到那個人。這下還耽誤了上班,遲到了幾分鍾,沒想到被小組長看見了,又挨了一頓罵,陳碩的心裏更是惱火。這時有位顧客來到她的專櫃,想看看帽子,但陳碩裝作沒聽見,置之不理。顧客以為對方沒聽見,又上前一步把剛才的話大聲重複了一遍。陳碩不耐煩地看了她一眼,沒好氣地大聲嚷道:“喊什麼喊!不就是看帽子嗎?”同事見此狀況都在旁邊竊竊私語,不知道出了什麼事。顧客聽後非常生氣,直接反映到商店老板那裏。結果,陳碩不僅受到老板的嚴厲批評,還被扣了工資,差點兒連工作都丟了。

一個人帶著情緒去上班,把情緒當作工作的晴雨表,隻要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掛在嘴邊,最後肯定會陷入“沮喪-出錯-倒黴”的惡性循環中。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麵對職場中的競爭壓力,沒有人願意接受別人的埋怨和牢騷。像上述事例中的陳碩那樣把所有的怨氣都撒在工作中,帶著壞情緒去工作,結果被組長批評、被同事冷落,導致自己身心疲憊,還差點兒連工作都丟了,真是得不償失。

職場中,使人們充滿壓力的情況無處不在,預算削減、裁員以及部門變更等都會帶來壓力。如何在這種情形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顯得至關重要。如果你把積極的情緒帶到公司,那麼你的快樂大家都能分享;反之,如果你把消極的情緒帶到工作中,就會在工作中不能平靜下來安心地工作,處理事情的時候難免會有誤差,與此同時,同事也會疏遠你,還有可能引起誤解和激化矛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教育他的弟子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今天的我們。在職場中,你的壞情緒有可能會影響到別人,換位思考一下,假如別人對你冷嘲熱諷,把你當作“出氣筒”,你願意嗎?你不願意承受的東西為什麼要讓別人來承受呢?所謂“言寡尤,行寡悔”,做事情前一定先想到後果。

有一個小男孩脾氣非常不好,一天到晚在家裏發脾氣,摔摔打打,特別任性。有一天,他爸爸就把他拉到了自家後院的籬笆旁邊,說:“兒子,現在你要遵守一個約定,你以後每跟家人發一次脾氣,就往籬笆上釘一顆釘子。等過一段時間之後,你看看你發了多少脾氣,好不好?”這孩子想:那有什麼?看看就看看。後來,他遵守約定,每嚷嚷一通,就往籬笆上釘一顆釘子,一天下來,他定睛一看:哎呀,籬笆上有一堆釘子!他自己也覺得有點兒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