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解表祛邪類
【伍用功能】1.發汗解表。2.宣肺平喘。3.溫中化飲。通經除痹。【伍用原理】
麻黃味辛、微苦,性溫。肺、膀胱經。功能發汗解衷,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消撤破積。桂枝味辛、甘,性溫。入心、肺、膀胱經。既能發汗解肌祛邪,溫經活血通脈,通陽化氣利水,又能下氣降逆,補中益氣。麻黃與桂枝相伍,麻黃量大,桂枝協同麻黃,既能入於營分,又能出於肌表,引營分之邪達於肌表,則使麻黃發汗力更強。若桂枝用量大於麻黃,則可使麻黃發汗作用減弱,而起溫中化飲,通經除痹作用。【臨床應用】
1.主治風寒朿表,肺失宣發所致的發熱,惡寒,無汗,頭身疼疝或蘇窕流涕,咳喘,脈浮緊諸症。
2.用於治療風寒濕所致的痹證。
3用於治療陽虛陰盛,水飲停留於胃的痞滿,腹脹諸症。
用於治療小兒迪尿症。【原源】
小青龍湯、大青龍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麻黃各半湯、麻黃湯、麻黃升麻湯、葛報湯、葛根加半夏湯、麻黃加術湯、桂枝芍藥知母湯、《古今錄驗》續命湯、小青龍加石裔湯、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按語】
1麻黃生用發汗力強,炙用可減弱發汗力,而有潤肺之功。故發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2桂枝用途較廣泛,但以溫通助陽,流暢氣血為其主要功能。故桂枝除用於治療風寒表證外,亦用於治療內傷雜病。
3單味藥往往因它所配伍的藥物不同而作用不同。如麻黃有發汗作用,麻黃湯、麻黃杏仁石裔甘草湯、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三方雖都是以麻黃為主,輔以杏仁,使以甘草,但一則配伍桂枝,為治傷寒無汗之方;一則配伍石裔,為治汗出而喘之方;一則合苡仁,為治傷寒濕痹之方,三方僅差一妹藥物,其治療作用卻截然不同。
4現代藥理研究。
麻黃的藥理作閈有四個方麵:
麻黃主要含麻黃堿、偽麻黃堿、麻黃汕。麻黃堿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在整體情況下,由於血壓升髙,反射性地興奮迷走神經,抵消了它直接加速心率的作用,故心率變化不大。
麻黃堿三種異構體的升壓作用。
強,右旋偽麻黃堿最弱,約為左旋體的一半,人工合成的消:旋體麻黃堿居中,麻黃次堿能降低血壓。麻黃械能降低支氣.管平滑肌興奮性,並使胃腸道平滑肌鬆弛,延緩胃腸道內容物的推進和徘空,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約肌張力增加,並使排誠次數減少。足夠量甚至產生誠瀦留,用於兒童遺跟症有效。其次,麻黃堿具有興奮大腦皮質和皮層下中樞的作用。
麻黃油具有解熱降溫作用。體外實驗證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種鏈球菌、乙種鏈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閑、綠膿杆菌、痢疾杆苗、傷寒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抵抗作川。對某些病毒有抑製作用。
偽麻黃堿有顯著的利尿作用。
枝的藥理作用有七個方麵:
桂枝有鎮靜、抗驚厥的鎮痛作用。
桂枝能通過中樞及神經末梢,使皮膚血管擴張,調整血液循環,使血液流向體表,有利於發汗散熱,從而達到降溫解熱作用。
桂枝油對子宮有特異性充血作用。對兔毛細血管有擴張作用,故可以推測本品可能有加強其它活血化瘀藥作用的功效。
桂枝油被吸收後,經肺排泄,可稀釋其分泌液的粘.稠度,發揮祛痰,止咳作用。
桂枝具有抗過敏的作用。
桂枝煎劑對金黃色及白色葡萄球菌、傷寒杆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霍亂弧菌、沙門氏菌及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對流感亞洲甲型京科均有抑製作用。
桂枝具有強心、利誠作用。動物實驗表明五等散中。
【伍用功能】1.解表散寒平喘。2.通陽化飲除痰。【伍用原理】
麻黃味辛、微苦,性溫。入肺、膀眯經。功用有四:一是發汗散寒;二是宣肺平喘;三是行水消腫;四是消錤破結。細辛味辛,性溫。入肺、腎經。功用有三:一是發散風寒;二是通利肺氣;三是除痹止痛。
麻黃與細辛相合,相須為用,行於外則能解表散寒,活絡止痛;行於內則能溫肺化飲,通利肺氣。【臨床應用】
用於治療風寒襲肺,肺失宣發所致的發熱,惡寒,無汗,身疼,頭疼,關節疼痛,或咳嗽氣喘諾症。
用於治療風寒濕所致的痹症。用於治療痰飲停肺、肺氣內壅,證見咳嗽,氣喘,無力,舌體胖大,苔薄白,脈滑而無力等症。
用於治療陽虛陰凝,水飲內停,留於胃中所致的心下癌滿而堅症。【原源】
麻黃附子細辛湯、小青龍湯、小青龍湯加石裔湯、射幹麻黃湯、厚樸麻黃湯、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千金》三黃湯。【按語】
各味藥的利尿作用以桂枝最強。
從細辛中分離出來的消腚去平烏藥喊具有腎上胸絮能0興奮劑樣的廣泛生理作用,因而具有強心,擴張血管、鬆馳平滑肌、增強脂質代謝及升高血搪等功效。
動物實驗證明細辛有鎮靜、鎮痛以及局部麻醉作用。
散表寒、解鬱熱。
【伍用原理】
麻黃味辛、微苦,性溫。入肺、膀胱經。升中有降,功能宣肺氣,開腠理,透毛竅,散風寒,利小便。升麻昧辛、甘,微寒。入肺、脾、大腸、胃經。升而不降,功能透邪解表,清熱解毒。二者相合,相須為用,表裏雙解,寒熱同冶。麻黃解表,散衛分之寒。升麻透邪,淸氣分之熱,共奏發越鬱陽,清利咽喉之功。【臨床應用】
用於治療熱邪內鬱,寒邪外束的咽喉腫痛,咳唾膿血症。
【原源】
麻黃升麻湯。【按語】
臨證時,應根據寒熱多少,表裏輕重,適當調整麻黃與升麻出跫之比。
現代藥理研究
升麻具有解熱、解毒、抗炎、鎮痛作用。實驗證明本品對子宮表現為興奮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繭、白色葡萄球茵、卡他球菌和綠膿杆菌有抗菌作用,對紅色表皮癬苗I:等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能明顯縮短凝血時間。
升麻具有抑製心髒,減慢心牟,降低血壓的作用。
升麻能抑製離體腸段與妊娠子宮,對未孕子宮及膀胱則呈興奮作用。含升麻的補中益氣湯浸劑能使離體豚鼠子宮張力顯著增高,對整體兔及犬子宮亦表現興奮作用。本方去升麻、柴胡作用減小,畝用升麻或柴胡又不表現作用。
麻黃附子
【伍用功能】1.溫陽解表散寒。2,溫陽利水消腫。【伍用原理】
麻黃味辛、微苦,性溫。入肺、膀胱經既能發汗解麥散寒,治療風寒襲表,肺失宣發的發熱,惡寒,無汗,咳喘,脈浮等症;又能宣肺利尿消腫,治療肺失宣發肅降,水'液內停的水腫證。
附子味辛、甘,性大熱。入心、腎、脾經。本品純陽有毒,其性走而不守,上能助心剛以通脈,下能補腎陽以益火,是補益陽氣不足的要藥。既能壯陽祛外感之寒邪,又能訥陽化氣利水消腫。
麻黃與附子相伍,一補一散,相互促進,相互製約,共奏溫陽解表,利水消腫功效。【臨床應用】
用於治療陽虛兼外感風寒證。證見發熱,惡寒,頭疼,有汗或無汗,脈沉諸症。
用於治療腎陽不足所致的水腫證。
用於治療陽虛寒凝的陽痿證。【原源】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湯、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按語】
現代藥理研究
生附子含烏頭堿、夯、次烏頭械、中烏頭堿等;生川烏除含上述生物堿外,尚含有塔拉弟胺、川烏堿甲及川烏堿乙。從日本產附子中分離出消旋去甲烏藥堿為強心成分。附子經炮製後,生物堿含量降低。附子的作用有七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