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勵誌與深思(序)(1 / 3)

文/江作蘇

《另起一行》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這本書不僅勵誌,而且發人深思。

從工廠下崗女工,到有作為的傳媒人才,這本書真實還原了作者自強不息、進取圖強的經曆與故事。作者的寶貴經曆,可以給尚處在困難期的後來者一些啟迪,套用時下一句時髦的詞語,“不放棄”。正是作者的不放棄,成就了她生命中的一次次輝煌。正是這些輝煌,彰顯了作者自身的價值。

作者通過“晃動”生活,帶領一支優秀的專業團隊創造了江城地產界一個又一個神話般的傳奇。這些生動的傳奇般的企劃案例,至今仍有借鑒和參考價值,業內初學或有誌於廣告和產品營銷的青年學子,可以從中汲取有益的營養。

透過那一串串閃光的經營數字,這本書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明玲。除此之外,更令我感動的還是作者對事業滿懷激情、對員工體貼關懷、對朋友真誠相待的人生境界。相信讀完這本書,你可以收獲更多關於人生的思考。

評價一個人,更多的是要看她身邊的人聲音。昔日同事親切的幸福回憶,作者自己的深情告白,都讓人體味到人間真情而倍感溫馨。在我看來,她不僅是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一名優秀的管理幹部,更重要的是,她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構築了和諧的團隊,帶出了好兵。

另起一行,是智慧的選擇;另起一行,是選擇的智慧。

也許,我們缺乏的不是進取的精神,而是另起一行的勇氣與坦然。還等什麼?親愛的讀者朋友,現在就打開這扇智慧的小書。勇敢地、快樂地《另起一行》吧。你懂的。

串聯起明玲的作為,可視作一個有誌者的奮鬥經曆。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其中“第二境”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鍥而不舍的人格,從來都是苦澀兼具的幽徑,荊棘滿路。可明玲卻在這條小徑上,走出了美好與拔萃,令人感佩。

(作者為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博導、湖北日報社長)當“另起一行”成為一種習慣文/徐頑強

另起一行是現代人日常生活、工作或學習中一個極平常的動作,不過是在鍵盤上敲擊一下“回車”。然而,當人生的路走到一個看不見前途的拐角時,您是否願意在人生進程的鍵盤上勇敢的敲擊“回車”鍵,探求一條新的出路?當人生的路走上一條平坦的大道,前行的道路沒有什麼艱險時,您是否願意選擇冒險,在平坦的大道上就地敲擊“回車”鍵,尋找一條雖然布滿荊棘,但風景更好的道路?

您的人生也許不需要進行艱難的抉擇,但是,驕傲的明姐需要做這樣的抉擇。用“驕傲”來形容明姐,並不是說她自以為是、高傲自大,而是一直以來她的成績都足以使她驕傲。難道不是嗎?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她,在最好的求學年齡時下放到農村,因為自己的執著和努力考回城裏;沒有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卻以自己的吃苦耐勞在工廠裏取得不俗的成績,為自己的團隊爭得了不少榮譽。這些都是四十歲以前的明姐應該覺得自豪與驕傲的東西。

可是,市場經濟的大潮沒有讓明姐所在的工廠跟隨時代的車輪一起前行。工廠的倒閉,宣告她幾十年的奮鬥所取得的成績在瞬間成為曆史,而未來則需要她自己去籌謀。她在痛苦中選擇了勇敢地走出去,四十歲的時候開始自己全新的職業。她在新的崗位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那永不服輸的幹勁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她這個四十多歲的人在新的崗位上毫不遜色於那些年輕小夥,她在下崗後的第一份工作上很快就表現出了自己的工作能力。然而,這樣就滿足了嗎?如果這樣就滿足了,那就不是明姐了。她在廣告的行業征途上,選擇了一次又一次的“另起一行”行動,她從一開始的被迫選擇,到後來已經習慣於選擇重新開始,每一次選擇都是一次探險,每一次選擇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選擇她都會給人帶來不同的驚喜。個人的選擇會改變自己的道路和發展方向,而一個在行業道路上能散發光芒的人是能夠影響一個行業的走勢的。明姐的成長就是這樣:明姐的發展與武漢這十多年在廣告、地產這兩個行業的發展是相伴相隨的。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武漢的廣告業迅速發展,明姐在這十年中投入到廣告業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贏得了在業界屬於自己的地位和尊重。她既見證了武漢廣告業的發展,也為武漢廣告業的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她後來從事地產廣告,也將武漢近十年的地產發展曆程與自己的事業緊緊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自己既能推動武漢地產業的發展,也能推進自己的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