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掙脫的牢籠口,一腳又被踢了進去,那種滋味實在是不好受。
麵如死灰的諸葛亮,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我先自我介紹下。”李白頓了頓道,“在下李太白,大唐最帥最出色的外交官。”
“給老子滾!”諸葛亮吼道。
“臥龍先生。。。。”李白沒想法對方居然如此過激,連忙好言安慰道,“冒昧打擾,還望先生諒解。前年黃承彥老先生造訪大唐時,曾給我看過您寫的《臥龍吟》,在下讀過後真是感慨萬千啊,若不是政務繁忙,早想來拜訪先生了。”
“我叫你滾!沒聽見麼!”諸葛亮站起身子,指著門口喝道,“今天老子沒心情,恕我謝絕訪客,你們從哪來,回哪去吧。”
“這個。。。。你認識嗎?”王俞夏實在有些不識趣,完全不理會諸葛亮此時躁狂的心情,居然將包裹拿了出來問道。
“我說的不夠清楚嗎?”諸葛亮瞪大了眼,一字字悶聲喝道,“今日謝絕訪客!”
“我也最後問你一遍!”王俞夏不喜歡囉嗦,“這個。。。你認識嗎?”
諸葛亮的眼神極為的溫和,認真仔細的端倪著,小心翼翼地將包裹打開。
好快的劍!
僅管隻是一把不起眼的木劍!
可足以令諸葛亮連咽口水都不敢,隻怕喉結稍作動彈,喉嚨便會被劍刃刺破。
暴力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有時卻可以令人“很配合”。
“這應該是和氏璧。”諸葛亮輕聲道。
“和氏璧?”李白大吃一驚,疑惑著問道,“和氏璧不是早就成了秦皇手裏的玉璽嗎?你是不是糊弄我們呢?”
“沒有,沒有。”諸葛亮眼睛不敢離開劍刃,生怕那小子一抬手,便刺了進去,“據我所知,當年卞和得到的是一塊巨大的玉石,然後請玉匠大師一分為二,一塊雕琢為玉璽,獻給了厲王,後經幾番輾轉,被秦昭襄王所騙走。另一塊,卞和送給了陶朱公,應該就是這塊了。”
“陶朱公?”李白喃喃念道,“就是那個超級大富翁?”
“不錯。”諸葛亮道,“陶朱公助勾踐滅吳後,明言激流勇退,其實是暗渡陳倉,將大量的財富聚在某處,以那半塊和氏璧作匙,惹得江湖豪傑爭相搶奪。後聽聞被常陽三盜偷了去,不知如何在你們手裏了?”
“你可知道秦明這個人?”王俞夏又問道。
“秦明?”諸葛亮思索片刻,“二十年間內,大有名頭叫作秦明的人,在下隻略知五人,第一位是關中墨陽人氏,十年前在西楚霸王賬下任百夫長,因與韓信是同鄉,後轉投了漢王劉邦的麾下,現在不知做了左先鋒,還是中軍偏將了。”
“第二位名聲就大多了,此人諢名霹靂火,官居校尉,在魏王曹操賬下。”諸葛語氣陡轉不屑道,“實則是個盜墓賊,內行人稱摸金校尉,據說許多王侯的墓穴都被他洗劫一空,盜取不計其數的錢財寶物。曹操得以在短短十餘年橫掃各路諸侯,秦明可是功不可沒的。”
“第三位,本是無名之輩,下九流的偷盜之人。”諸葛亮更為不屑道,“此人與其他四人相論,簡直不值一提,若不是奇遇得到半塊和氏璧,天下人誰會相識呢。”
“第四位卻更為了不起了。”諸葛亮神情激昂,能令臥龍先生如此奕奕而談的人,來頭定然不小。
“不用說了。”王俞夏打斷道,“你就仔細談談第三人。”
“第三人?”諸葛亮疑惑不解道,“他有何好談的,不過是占了天時的便宜罷了,不足提的小人物。”
“就談第三人,把你知道的說清楚,越詳細越好!”王俞夏抖了抖木劍,冷冷道。
“好。。。好。。好。”諸葛亮應聲道,“此人喚作常陽三盜,其實那三人不過都是無名之輩,也不知用了什麼手段,竟將盛隆鏢局所托運的和氏璧給偷了去。那可是江湖豪傑拚命爭搶之物,以他三人的本事,得手之後自然躲了起來,我也就知道這麼多。”
“你知道他躲哪去了嗎?”王俞夏又問道。
“真不知道。”諸葛亮很誠懇的答道,轉念一想,恍如大悟似得道,“去年我遊嶧山之時,曾聽聞秦明等人就躲在那邊,好似是在尋找和氏璧寶藏。”
“嶧山?”王俞夏眼神陡亮,總算有了個方向了,“在什麼地方?”
“魏國青州與徐州交界處,如今歸象陽縣管轄。”諸葛亮應道。
王俞夏慢慢收起了劍,轉身走出了草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