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顧追求自己利益不好辦事
明代才子馮夢龍在《廣笑府·尚氣》篇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從前,有父子二人,性格都非常剛直,生活中從來不對人低頭,也不讓人,且不後退半步。一日,家中來了客人,父親命兒子去集貿市場買肉。兒子拿著錢在屠夫處買了幾斤上好的肉,用繩子串著轉身回家,來到城門時,迎麵碰上一個人,雙方都寸步不讓,誰也不甘心避開,於是,麵對麵地挺立在那兒,相持了很長時間。
日已正中,家中還在等肉下鍋待客飲酒,做父親的不由得十分焦急起來,便出門去尋找買肉未歸的兒子。剛到城門處,看見兒子還僵立在那兒,半點也沒有讓人的意思。父親心下大喜:“這真是我的好兒子,性格這麼剛直;又大怒:那是什麼人,竟敢如此放肆?”他踏步上前,大聲說道:“好兒子,你先將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飯,讓為父的站在這兒與他對抗!”
話音剛落,父親與兒子交換了一個位置,兒子回家去烹肉煮酒待客;父親則站在那個人的對麵,如怒目金剛般挺立不動。惹得眾多的圍觀者大笑不止。
一般而言,性格剛直者在處世中不易吃虧,受人欽佩,但太剛直了會走向反麵,這種人往往固執己見,嚴守自我的做人準則,不退讓,不變通,沒有半點柔弱的氣象。
人生在世,無一點剛直之氣是不行的,尤其是應該心有所主,擁有一些確定的做人的準則。這樣,人們可勇氣倍增,可與人抗爭、與社會黑暗的東西抗衡,凸顯出自我的個性和風貌。
但是,剛直並不是賭氣,不是去追求無益的個人“勝利”,就像馮夢龍先生筆下所敘述的這對剛直的父子,僅僅為了避讓的小事,就與人對著幹,不管其他的事,這樣也就不好辦成其他事,更別說把一件事辦順利了。也就由剛直走向了蠻幹,久之會引起別人的厭惡,最終會在人生旅途中碰得頭破血流。
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好辦事
避開亡命之徒
亡命徒是生活中最讓人頭痛的一類人,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走極端,拿生命作賭注,不怕付出任何代價,是一種心理變態的人。這種人層次很低、品質惡劣、自以為是,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蠻橫不講理,很難對付。
亡命徒的典型語言就是:“死都不怕,還怕活著”、“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有我沒你,有你沒我”、“隻要給我留一口氣,總有一天會剁了你”。這樣的人為不大一點事,就敢下毒手,拚個你死我活,惹上亡命徒就會給我們帶來數不清的麻煩和損失。在亡命徒眼中,倫理道德、正義、法律一錢不值,無所顧忌,還有什麼能壓服他們呢?
不跟亡命徒較勁,主要原因是為了不攪亂我們的正常生活,而不是懦弱害怕。我們多數人都是有正經事要去辦的,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就不能與這類人較真,否則會耽誤了大事。
與亡命徒計較是最沒有價值可言的,這種人視生命如兒戲,置公理於不顧,與這種人發生衝突一點好處也不會有。聰明人不會作無謂的犧牲,不會卷入沒有價值的衝突。社會自有正義在,秩序自有法律來維持,亡命徒遲早會受到懲罰的。但我們在日常交往中,還是盡量去識別亡命徒、避開亡命徒為妙。
我們在與亡命徒相處時,至少需要在行為界限上把握住以下三點:其一,要學會老老實實地做人,不輕易刺激或觸犯脾氣大、手辣心狠的人。把握住行為分寸,不給對方造成誤解和幻想的機會。其二,在衝突的苗頭剛出現時,要采取有效辦法補救,穩住對方情緒,消滅對方的火頭。其三,抓住對方欺軟怕硬、欺生怯熟的心理,巧妙地做出暗示,讓對方了解你的實力,曉得你的厲害,放棄拚命的念頭。
別去招惹潑婦
還有一類,就是潑婦。中國人習慣上把那些凶悍不講理的女人稱作潑婦。在女性群體中,潑婦是素質比較差的,也是很難對付的,不僅女士們怵潑婦,男士們也不容易“降”得了她們。觸犯了這樣的人,有理也講不清楚。一旦某個群體中有這麼個潑婦,在無法隔斷與她往來的情況下,人們都應該小心謹慎,能在行為上把握好界限,避免與之發生抵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