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萬言書,不僅僅是生死危機時刻的苦苦求援,更是對眾多“落井下石”想一舉攻破蒙牛的變相威脅——之所以能傲立群雄,是因為背後有如此強大的人際關係網絡,有這麼多在生死存亡之際可以不顧一切甚至力排眾議鼎力相助的“兄弟”,怎麼可能輕易倒下?這麼多在某一領域完全可以一手遮天的人斥巨資相助,他們怎麼可能輕易任自己的資金打水漂?蒙牛怎麼可能一敗塗地?
三聚氰胺風暴的確來勢迅猛,但是蒙牛背後的人事網絡卻也堅不可摧,在最緊要的時刻,將蒙牛從鬼門關生拉硬拽拖回來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平日努力拉攏的“兄弟們”。
商場中流行一句話:“人脈廣,萬事成;人脈窄,萬事敗。”與人相交是一種動態,結成的關係是一種靜態,真正懂得成功之道的人能夠實現動態與靜態之間的轉換,用人脈資源為事業發展鋪路。
戰國時期齊國名士孟嚐君因與齊王鬧翻後辭去了宰相的職務,隨後回到自己的領地薛地。他原本好好地休養一段時間,可不幸的是,南方鄰國正計劃進攻薛地。孟嚐君左思右想,能求助的隻有齊王了,可是剛剛和齊王鬧僵,實在是難以開口。正巧此時,齊國客卿淳於髡奉齊命出使楚國,在返回齊國的途中,順便來看看昔日好友孟嚐君。孟嚐君得知這一消息後,喜出望外,淳於髡是齊國的入贅女婿,身長大約五尺,為人機巧,能言善辯,因而經常奉命差遣,每次都會不辱使命地完成任務。他博聞強記,學問不屬於哪一派,與人交談時善於察顏觀色。由此看來,交涉此事對他來說是最合適的了。孟嚐君心想:“一定要抓緊這根救命稻草”。
淳於髡到達薛地後,孟嚐君優禮相待,分別時更是親自送他到郊外,臨別時,他憂心忡忡地對淳於髡說:“楚國人攻打薛地了,我真的已經沒有別的辦法侍奉您了。”淳於髡領會了孟嚐君的意思,他對孟嚐君說:“放心吧,我一定會盡力的。”路上,淳於髡一直在想如何救助這位好友。
回到齊國後,淳於髡立刻謁見齊王。表麵上他是以使者的身份向齊王複命,但實際上則為盂嚐君請求援兵。齊王問道:“現在楚國的情況怎麼樣了?”淳於髡抓住這個時機說:“楚國的問題已經困擾我很久了,楚君非常頑固,而薛人又是如此沒有自知之明。”淳於髡看似不經意地把話題轉向了薛地。齊王也就順著他的話問了起來:“這根薛地有什麼關係呢?到底發生什麼事了?”淳於髡慢條斯理他說:“薛不考慮自己的情況,就在當地建立起祭奉先代的祀廟。現在楚國要進攻薛地,根本不會把祖先把廟放在眼裏。薛真是沒有自知之明,但是楚也太冥頑不靈了。我所擔憂的就是這件事情。”
齊王聽後臉色一變:“先王的宗廟在那裏呢!”於是立刻發兵救援薛地,孟嚐君得救。
蒙牛能夠起死回生,是靠人拉起的,一群人撐起了一個企業;孟嚐君能夠擺脫亡國的厄運,也是靠人的力量,一個人拯救了一個國家!交對了人,不是圓滑,不是虛偽,而是一種生活的智慧。都說政客商客應酬多,應酬並不隻是為了認識新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這麼簡單,而是在觥籌交錯之餘締結人脈網,培養能夠在危難之際幫持自己的人,因此,這其實是未雨綢繆,利用人脈來保住財脈甚至事業命脈的做法。
何為有價值的人脈?
藝術天才紀伯倫說過,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過的人,你卻永遠忘不掉。處於資金鏈最底層的人常常會問:“人都跑哪去了?為什麼我看不見什麼人呢?”如果他手裏有個高倍望遠鏡,將鏡頭對準他以上數層,他就會找到答案——人們都圍在成功者的身邊。一個人春風得誌的時候,前呼後應的人太多了,他們對你笑,並不一定是發自內心地為你高興,還有一部分“一人飛升,仙及雞犬”的原因,他們想成為借光飛升的“雞犬”,所以整天圍繞在你的身邊歡歌笑語。而在你陷入低穀時,能夠與你患難與共的人卻屈指可數,但是即使在困厄之時,也要擁有一顆感激的心,因為事實使你得到了真正的朋友,以往那些爭相成為“雞犬”的人早如箭矢般神速撤離,隻有這些和你共度難關的人才是最珍貴、最有價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