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昆侖之行(1 / 3)

翌日,眾人終於是幾經波折,來到了昆侖山中段格爾木市區南的玉虛峰。

玉虛峰乃位昆侖山標誌性的山峰,海拔六千多米,終年銀裝素裹,雲霧繚繞,宛如仙境,形成聞名遐邇的昆侖六月雪奇觀。

一座海拔六千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頂高聳巍峨,山體通坡凍封雪裹,山腰白雲繚繞,看上去猶如一位銀裝素裹,亭亭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

昆侖山,在眾多華國人心目中,其分量較之五嶽更為沉重。作為炎黃子孫,昆侖山幾乎承載了十三億華國人民的精神與靈魂。比起不周山的神秘,無疑,昆侖山更為真實。在這裏,曾經孕育了華國人民的先祖,炎、黃二帝。

其後,隨著時代的變遷,昆侖山在華國的曆史中,更是留下了濃厚的一筆,被華國人民譽為“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而古人們更是稱之為“龍脈之祖”,秉承著國之氣運,史稱“聖山。”

同時,在這昆侖山上,還流傳了諸多神話傳奇故事,如女媧煉石補天、後羿射日、西王母瑤池蟠桃盛會、白娘子盜仙草和嫦娥奔月等等。而且,在華國曆史中唐朝的著名詩人李白更是因昆侖山而其留下一首“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的曠世美詩。

……

隨後,眾人皆是厚厚武裝,來到了玉虛峰的山腳下,望而興歎。

一行人當中,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探險,第一次爬山。而登昆侖山,則是所有人的頭一次,唯有親臨此地,方才能夠領略它的雄偉和壯闊。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而其中的“仙”則是把人和山放在一起,而其中要以山而論的話,昆侖山無疑是上上之選。

在壯闊雄偉的昆侖山麵前,眾人皆是意識到了自身的微渺,猶如螻蟻一般的微不足道。這是一種震撼性的感覺,源自於靈魂的壓抑。

秦浩軒身穿一身厚厚的羽絨服,背著探險包,攙扶著一旁的鄧茜,邊走邊打量著這在華國曆史上留下濃濃傳奇色彩的昆侖山,不由得感歎道:“都說不登長城非好漢,看來我得在後麵加一句了,不上昆侖非帝雄!”

“切,你是把自己幻想成了帝雄吧!”旁邊的鄧茜聞言,不由得笑罵道。

而在人群後方,黃庭冷眼的看著秦浩軒二人,不由得麵容一沉,雙手緊緊的攥在了一起,眼神陰森,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旁邊的陳群友拍了拍他,在看到陳群友那嘴角噙著一抹玩味的笑容後,其神情方才緩緩收斂,向著陳群友點了點頭,彼此露出了一幅邪邪的笑意。

其實,在秦浩軒看完《素問》後,便產生了令他自己就覺得很荒誕的遐想,遠古之時,那些消逝的上古文明究竟還存不存在?既然此山能夠孕育出炎、黃二帝,那麼有沒有些真實的神話發生於此呢?就比如女媧煉石補天,如若真是如此,那麼五彩神石沒準還真就在這昆侖山的某一地方?同時昆侖山這身披的傳奇大衣,無疑將會更加絢爛,更為傳奇。

片刻後,他便是立刻的搖了搖頭,否定了這些荒誕的遐想,覺得自己是對於自己的新書太過於投入,以導致了如此的聯想。

群人就這樣,邊走邊觀賞,一路走走停停,不覺間,已然來到了玉虛峰的半山腰。此時的地麵上,開始有了積雪,踩在上麵,發出陣陣“嘎吱嘎吱”的聲響。走在前方的韓宇看了看時間,下午四點一刻,於是向著身後的眾人道:“今天就爬到這裏吧,大家就在這附近搭建帳篷,準備晚飯吧!”

聞言,眾人紛紛停下了腳步開始選擇合適的地點,開始紮營。好在,就在這旁邊便是有一條溪流,水的問題倒是迎刃而解。

不一會,各自的帳篷便是搭建完畢,而鄧茜的帳篷也在秦浩軒的幫助下,慢慢完成。林巧兒的帳篷,則是王皓樂不勝收的獨立搭建著,站在旁邊的林巧兒不時的幫他拿遞一些東西。而葉樹和李震看著這一幕後,彼此的交流了一陣眼神後,會心一笑。

不一會,大家都經過互相幫助的紮營完成,於是眾人圍坐成一個圈,點燃篝火,取出自己所購買的半成品或是熟食,進行各式各樣的加工,看其氣氛,對於第一次怕昆侖山的他們,倒是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