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是怎樣開辟的?”“日月星辰是怎樣產生的?”“誰是天地的開辟者?”哪位要是能算清這筆有關天體演化的“糊塗賬”,他準能得諾貝爾獎。
早在兩千三百多年前,我們的大詩人屈原,就在他著名的詩篇《天問》裏,發出過一連串這樣的問話:
請問:
關於遠古的開頭,
誰個能夠傳授?
那時天地未分,
能根據什麼來考究?
那時是混混沌沌,
誰能夠弄清?
有什麼在回旋浮動。
如何可以分明?
無底的黑暗生出光明,
這樣為的何故?
陰陽二氣,滲合而生,
它們的來曆又從何處?
穹窿的天蓋共有九層,
是誰動手經營?
這樣的工程,何等偉大,何等恢宏,
誰個是最初的技工?
但是,一直到他沉入汨羅江底,這些問題對他還是一些未解之謎。然而,咱們那些向以勤勞、聰慧著稱的各族人民的老祖宗們,並不甘心把這些難解之謎束之高閎。他們幻想出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希冀破譯謎團。
漢族的神話說,當初的時候,宇宙間沒有天,沒有地,也沒有太陽,也沒有月亮。整個世界是混混沌沌的一團,像一個巨大無比的大雞蛋。,咱們人類的老祖宗盤古就孕育在這個大雞蛋裏。
盤古長著雞的腦袋,龍的身子,在雞蛋裏孕育著,成長著,呼呼地睡著大覺。他睡呀睡,一直睡了一萬八千年。有一天,他突然睡醒了,睜開眼睛一看:哎呀,怎麼搞的?四周黑糊糊的,什麼也看不見;他想舒展一下身子,也舒展不開。他一急,掄起拳頭就砸,抬起腳就踢。這一踢一砸不要緊,竟把那凝聚了一萬八千年的黑暗混沌世界,給踢打得稀裏嘩啦,晃晃蕩蕩。晃蕩來晃蕩去,雞蛋裏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慢慢地變成了天;雞蛋裏重而濁的物質,緩緩下降,漸漸地變成了地。這當初混沌不分的天地,終於讓盤古給弄開了一條縫。
天地一分開,盤古覺得舒服了許多。他長長地透了一口氣,就一屁股坐了起來。但這縫還是有點太小,盤古沒法站直身子。再說,他還有層擔心,怕天地再合攏。因此,他決定繼續讓這道縫變大。於是,他就頭頂天,腳蹬地,猛一用力,把天地又撐開了一大截。盤古終於站直了,他的身子一天長一丈,天地間的距離也一天寬一丈。又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長成了一個高九萬裏的巨人。天地也給他撐開了九萬裏。
這高大雄偉的巨人,像一根大柱子似的,頭頂藍天,腳踏大地,用盡全身的神力,支撐在天地之間,不讓它們再回歸黑暗混沌。
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盤古孤獨地站在天地間,含辛茹苦地撐天柱地。慢慢地,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和地的結構已相當牢固了。而盤古也耗盡了心血,流光了汗水。一天,盤古再也支撐不住了。終於倒了下來。臨死前,他的心裏還在想著:光有藍天、大地怎麼行,還應該有日月星辰、山川萬物啊。可是,我已經筋疲力盡了,不能再親手創造這些東西了。或許我的軀體能繼續完成這些大業。於是,盤古在彌留之際,高聲喊道:“把我的身軀留給宇宙吧!”喊完,便閉上了雙眼。
說來也怪,盤古的最後一口氣變成春風、雲霧;他的最後一聲喊叫,變成了隆隆的雷霆。他死後,他的左眼睛變成了太陽,他的右眼睛變成月亮;他的頭發、胡須,變成了滿天繁星;他的手足四肢,變成了高山峻嶺;他的骨骸牙齒,變成了埋藏在地下的金銀銅鐵、玉石寶藏;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他的筋脈,變成了道路;他的汗水,變成了雨露;他的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
從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萬物,地下有了金銀寶藏。盤古用他的整個生命,開辟創造了這個天地間的絢麗世界。
布依族的神話說,很古很古的時候,天和地的距離隻有三尺三寸三分遠。人們搗米的時候,搗棒能碰著天;人們耕地的時候,鎬頭一抬,也會碰著天;挑水的扁擔,隻能橫著拿,不能豎著放。不然的話,非把扁擔弄斷不可。人們不論做什麼事,都得彎腰屈背,要不,頭就得碰個大包。人們就是這樣在天地間的夾縫裏生活、勞作。盡管家都很煩惱,但也無可奈何。
後來,有個叫力嘎的小夥子忍不住了,他發誓,一定要改變這種現狀,讓他的同胞們都能堂堂正正地站起來。
力戛長得濃眉大眼,腰粗臂圓,身高九尺九寸九分,力氣特別的大。他要是一用力的話,九十九條犀牛都比不過他。這一天,他對同胞們說:“你們先離我遠一點,讓我把天撐高些。”說完,便使出全身的力氣撐起來。可惜呀,天和地隻被他撐得晃了幾下,縫隙一點也沒撐大。力戛並不氣餒,他又對同胞們說:“看來,我現在的力氣還不足,而且,一個人的力量也不夠,你們都準備好鎬頭和扁擔,等我養足了力氣再來撐天,到時候,你們大家都來助我一臂之力。”
力戛見同胞們答應了他的請求,便回到家中,先吃了三石三鬥三升糯米飯,然後,又喝了三缸三壺三碗糯米酒。吃飽了喝足了。就躺在地上蒙頭大睡起來。睡了整整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的早晨,力戛醒了。他伸了伸懶腰,隻覺得周身的筋骨“格格”作響,好像有使用不完的力氣,力戛信心百倍地叫來了同胞們,大家一起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