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西爾維亞在10年當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機會;而辛迪則是采取行動,最後,終於實現了理想。
真正的機會不是停留在幻想上,坐等其成,而是立即行動起來。
明確的目標
愛因斯坦的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認的,他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和他一生具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是分不開的。
他出生在德國一個貧苦的猶太家庭,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學、中學的學習成績平平,雖然有誌往科學領域進軍,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須量力而行。他進行自我分析:自己雖然總的成績平平,但對物理和數學有興趣,成績較好。自己隻有在物理和數學方麵確立目標才能有出路,其他方麵是不及別人的。因而他讀大學時選讀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物理學專業。
由於奮鬥目標選得準確,愛因斯坦的個人潛能就得以充分發揮,他在26歲時就發表了科研論文《分子尺度的新測定》,以後幾年他又相繼發表了四篇重要科學論文,發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狀外,還具有粒子的特性,圓滿地解釋了光電效應,宣告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重大變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顯著成就。可見,愛因斯坦確立目標的重要性。假如他當年把自己的目標確立在文學上或音樂上(他曾是音樂愛好者),恐怕就難於取得像在物理學上那麼輝煌的成就。
為了避免耗費人生有限的時光。愛因斯坦善於根據目標的需要進行學習,使有限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他創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選學法,即在學習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識引導到深處的東西,拋棄使自己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東西,從而使他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選定的目標。他曾說過:“我看到數學分成許多專門領域,每個領域都能費去我們短暫的一生。……誠然,物理學也分成了各個領域,其中每次個領域都能吞噬一個人短暫的一生。在這個領域裏,我不久學會了識別出那種能導致深化知識的東西,而把其他許多東西撇開不管,把許多充塞腦袋,並使其偏離主要目標的東西撇開不管。”他就是這樣指導自己的學習的。
為了闡明相對論,他專門選學了非歐幾何知識,這樣定向選學法,使他的立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和正確完成。
如果他沒有意向創立相對論,是不會在那個時候學習非歐幾何的。如果那時候他無目的地涉獵各門數學知識,相對論也未必能這麼快就產生。愛因斯坦正是在10多年時間內專心致誌地攻讀與自己的目標相關的書和研究相關的目標,終於在光電效應理論、布朗運動和狹義相對論三個不同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愛國斯坦不但有可貴的自知之明精神,而且對已確立的目標矢誌不移。1952年以色列國鑒於愛因斯坦科學成就卓越,聲望頗高,加上他又是猶太人,當該國第一任總統魏茲曼逝世後,邀請他接受總統職務,他卻婉言謝絕了,並坦然承認自己不適合擔任這一職務。確實,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這是他終生努力奮鬥才實現了這個目標的。如果他當上總統,那未必會有多大建樹,因為他未顯示過這方麵的才華,又未曾為此目標作過努力學習和奮鬥。
人的一生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是不容易得到成功的。許多人並不缺乏所謂的勇氣、信心,可是因為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一輩子就一事無成。
有誌者人生不敗
在祖國西部草原的一個牧場裏,有很多牧民。
有一次,一個牧民的女兒拉開了牧場主的帳篷。
牧場主很不高興,狠狠地問道:“你有什麼事?”
那女孩聲清氣朗地回答說:“我母親讓我向你要10塊錢。”
“不行,你走吧。”
“行。”女孩答應著,可是一點也沒有離開的意思。
牧場主非常生氣地說:“我叫你回去,你聽不懂嗎?再不走,我讓你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