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要走完自己的一生,但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大不相同,於是也就有了帝王將相,有了盜賊草寇;有人流芳千古,有人遺臭萬年;有成功的楷模,有失敗的典型;有人因生命的意義而不斷奮鬥,有人因碌碌無為而含恨終生……同是在時空的軌道中穿行,為什麼人與人的差距就這麼大呢?
這還得從人的生理和心理說起。
從生理上來看。人在幼年時期,對外界社會有了認知,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人”的存在;少年時期,個人確立成長過程中自然定位,成為哪一類人就在這個階段孕育完成;青年時期,血管裏蠢蠢欲動的發展神經開始催促著身心盡快成熟,“三十而立”靠的就是這個階段的成熟程度;中年時期,生活和事業最繁忙的階段,也是精力走下坡路的階段,麵對年青一代的社會新力量,讓事業更上一層樓的難度加大。退休之後也就隻有靠回憶了,有些人會慨歎人生的不如意,有些人也可以安享晚年。由此來看,青年階段是最有潛力的。這個階段是人的精力最旺盛、頭腦最清醒、可挖掘程度最大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成敗得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今後的人生。中國人講究“三十而立”,如果在30歲的時候能夠“立”了,那麼人生路就走上了成功的快車道。
從心理上來看。人有主觀能動性,能夠駕馭自己的命運,可以選擇如何度過一生。幼年時期,更多的是“隨性”,什麼都不用費腦筋;少年時期,更多的是“任性”,“強調自我”的程度加深;青年時期,更多的是“隨心”,衝勁、不服輸,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中年時期,更多的是“認命”,人近黃昏還如何能留住落山的太陽?到了晚年,對前麵的人生路隻能回憶,有的人的回憶是美好的,有的人卻深感遺憾。
由此可見,人在青年階段,主觀能動性最強,這個階段既是最有活力和創造力的階段,又是最有能力將想法付諸實施的階段。而青年階段的黃金時期當歸20幾歲莫屬,這個階段沒有太多的身外負擔,上有父母卻不老,下無子女可分心,可以說是甩開膀子大幹一場的時候。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夠打好基礎,那麼今後的人生命運也會就此升級;如果這個階段的基礎沒有打好,今後隨著個人精力的下降和社會競爭的加劇,恐怕人生的上坡路走起來會頗為艱難。
綜上兩點,不管是即將走上社會的大學生,還是已經在社會上打拚幾年的職場人士,對20幾歲這個人生勃發的關鍵階段一定要認識清楚。
首先,20幾歲是邁向社會獨立生存的開始。走上社會,如果能夠很快適應快節奏的生存狀況,盡快從象牙塔的安逸中走出來,勇敢地麵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社會角色沒有人能夠替你扮演,所以在走上社會以後所有的事情都隻有自己獨立去麵對。據調查,剛剛走上社會的人所承受的壓力要比在職場中麵臨困境的人承受的壓力大很多,畢竟後者對此有心理準備,而且對緩解壓力的方法心中有數,剛剛走上社會的人會茫然不知所措,由此發出對生命意義的誤解。20幾歲是艱難的,但同時也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一個階段,年輕、美麗、健康、充滿活力,在這個階段好好經受一下曆練,與困難和壓力好好切磋切磋,何愁他日不能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