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誌存高遠為人生的天地之道
誌當存高遠。
——諸葛亮
天,因其高,所以才明,才有足容鷹衝九霄的無垠空間;地,因其遠,所以才大,才有足供馬騰萬裏的廣闊原野。正是由於我之所悟的天地之道,才造就了人與人之間業績與生存等級的不同。青年人真當深思自覺。絕非為了當“教師爺”,而我講的所有無非希望你們更好。
理想,我國古代叫作誌。有誌,就是有理想;沒有誌,也就是沒有理想。我國古人是很重視理想的,即使到了“貧無立錐之地”,也要恪守“人窮誌不窮”的信念,堅持他們的理想。
諸葛亮在寫給他的外甥的一封信中說過:“夫誌當存高遠”,“若誌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意思是說,做人應該有遠大的理想和誌氣,如果意誌不堅強,心胸不開闊,整天忙於身邊的生活瑣事,受個人感情的支配和束縛,長期在庸俗的氛圍中過日子,那就會成為一個平庸的人了。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誌。”明代學者王陽明說:“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誌,就是人們立下的奮鬥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而下的決心。“人若無誌,與禽獸同類。”這是孟軻的話。
可見,古人對於立誌,何等重視!
為了崇高目標所從事的工作,就是高尚的事業。大自然的長期發展造就了動物人類,而人與動物不同的是,他具有不肯甘居人後、勇為人先、激情燃燒的內在世界。高昂誌氣,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品,而是一個人生命的動力,有了大誌,就等於有了靈魂。誌——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支柱。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使人偉大或渺小皆在其誌。偉大的毅力隻為偉大的目標而產生。科學家們認為,信念如果篤誠而又持之以恒的話,就可以使體內的生理功能得到改善。而現代進化論的“用進廢退法則”,足以在科學的層麵,成為這一定理堅實的注腳。
願望是彙集智慧的磁石,通往理想的征帆;渴望是寄托未來的燈塔,進軍拚搏的航標;希望是執著追求的目光,開拓奮進的動力。青年朋友們,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
漢代的王充認為,“初生意於善,終以善;初生意於惡,終以惡。”意思是說,人到少年時代,如果立誌為善,結果必定是善的;如果立誌為惡,結果也必然是惡的。這話雖不太確切——因為人是可以變化的,但也說明了少年之時立誌,對人的一生有著重大影響。
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學家曾經說過,立誌、工作、成功,是人類活動的三大要素。立誌是事業的大門,工作是事業的旅程,這旅程的盡頭就有成功在等待,來為你的努力慶祝。
北宋的範仲淹,自幼立下了“以國家為己任”的大誌。身負宰相重任後,專意革除時弊,勵精圖治,成為封建時代一位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嶽飛,正是在金兵入侵的動亂年代裏,立下“還我河山”的壯誌,從此一生征戰,死而後已。
人生在世,要好好地生活,就要使自己朝著遠大的目標奮進。
4.追求者得,探索者獲
去追求吧,這樣做了將有所獲。
——《聖經》
堅韌不拔地為事業而奮鬥,是炎黃子孫具有的民族精神。自古以來把這種精神稱之“氣”,沒有“氣”就不能成功。
聖經上有一段話:去追求吧,這樣做了將有所獲。去探索吧,這樣做了將有所發現!凡追求者得,凡探索者獲。因為門自然會向叩門者開放。而祖國事業的大門,是永遠對它的叩擊者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