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莫等閑白了少年頭,辜負了生命的“英雄時代”

青年期是每一個人一生中的英雄時代。

——梁漱溟

人類高度發展的智慧,主要是通過青少年時期學習獲得的。古代和現代都有許多人在青少年時期就成才了。戰國的甘羅十二歲當上卿,東漢曹植七歲寫詩,唐代王勃六歲善文辭,李白五歲誦六甲……“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在封建時代被尊為“萬世師表”的孔子,正是由於在青年時期就立誌於學,從而對他以後五十多年的生涯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直到兩千多年後,我們仍在研究和實踐他所傳授的道理。

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更有許多惜時如金的青年,創造了震驚世界的成就。據統計,世界上一千二百位著名的科學家、發明家共有一千九百多項重大發明,這些發明創造大都是在青年時期做出的。也許正為此吧,梁漱溟先生才稱青年期是每個人一生中的“英雄時代”,並解釋說:“青年人有勇氣、有理想,天真未失,衝動頗強,且血氣方剛,無所畏懼,有許多精力、聰明去尋找發揮表現的地方,都拿出來給世界,而且有你扭他不轉的理想,這便是英雄,非必要有大功業、大表現才是英雄。”

人生是非常短暫的,但是如果隻注意到短暫,那就連一點價值都沒了。

有人說:人生如梭。

有人說:人生如朝露。

有人說:人之百年,猶如一瞬。

但人生的長短不完全是以時間來衡量的,還要以思想行為的價值去衡量。

對於有作為的青少年來說,時間不單是個物理概念,也不單是時針的轉動,還是一個道德觀念、文化觀念。一個人的人生觀決定他的時間觀,時間觀中包含著人生觀。

人的幼年和童年,是人生的啟蒙時期,青春時代則是人的生長時期、造就時期、打基礎的時期。

從生理學看,人的大腦細胞大約有一百四十億個,三歲之前,已形成百分之七八十。

如果把呱呱墜地視為人的第一次誕生的話,那麼,青少年時期便是第二次誕生。第一次誕生是物質生命的誕生,第二次誕生才是精神生命的誕生。

人的創造力從五六歲的孩童期開始表現出來,一直到六十多歲的老年期才開始減退,科技人員的創造成熟階段為二十八至四十四歲,生產人員在二十九至三十歲。“一年最好是春天,一生最好是青年。”

在科技發展史上,許多獨創性研究成果都出自青年人。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化學家二十六至三十歲,數學家三十至三十四歲,外科醫生三十至三十九歲,天文學家及生理學家三十五至三十九歲,是出創造性成果的最佳年齡。

嶽飛在《滿江紅》詞裏大聲疾呼:“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漢樂府詩用富有哲理性的語言告誡人們:“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陶淵明的《雜詩》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力,歲月不待人。”

這些生動的詩句,都是前人經驗教訓的總結,也是對後人的勉勵和期望。

青年是人類的春天。

在青春的世界裏,沙粒要變成珍珠,石頭要化作黃金……青春的魅力,應當叫枯枝長出鮮果,沙漠布滿森林……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樂、青春的本分!

我國現在十四至二十八周歲的青少年約有二點五億人,占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國人口又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可以說,當代青少年要對二十一世紀的世界負責。曆史與未來在今天交彙。作為人類的希望——青少年一代肩負著世紀的責任,應該站在時代的高度,去刻苦學習,勤奮工作,早日成才。

8.是什麼在決定你的社會生存等級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

——劉向

俗語講“吃什麼,補什麼”,有點駭人。而科學告訴我們的也是:在生物界的生存鏈上,正是你“吃”什麼在決定你一生的生存等級。草食動物隻有被肉食動物吃掉的資格;肉食動物也將被人吃掉,是因為人草食、肉食兼吃,所以人才稱為萬物之靈之長。而人之間的社會性差別則不在肉食、草食,卻在於在精神、文化、知識上你“吃”的是什麼。

知識是一切美德之母,隻有知識的江河才能載起事業和理想之舟。我國曆代有成就的人都很注重求知,認為隻有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完善的人。書籍是知識的載體,因此善於讀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和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