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中國五千年科學(三)(1 / 1)

11.第一隻試管山羊的誕生

1984年3月9日,我國試製成功了一隻試管山羊,旭旰的這一成就,邁出了人類征服自然選擇的第一步。

12.首例試管嬰兒出世

1988年3月10日,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誕生了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該院婦產科教授張麗珠等的這一成功,是我國生命科學的又一重大突破。

13.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成功

1988年9月14日,我國第一次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成功,表明中國原子時代又翻開了新的篇章 。

14.小麥染色體育種獲重大突破

由陝西省農科院科學工作者和薛秀莊等研究的小麥染色體工程研究及育種已獲重大突破,表明中國的生物技術在遺傳研究和新法育種兩個領域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15.中文信息處理技術已居世界先進水平

90年代以來,中國漢字輸入計算機的技術迅猛發展。在漢字編碼輸入已達數百種,輸入速度已進入每分鍾200多字,隨著電子打字機和華光激光印刷排版係統的發展,中國已進入信息處理的國際先進水平時代。

16.小麥育種的重大突破

貴州農學院張慶勤教授科研組以非小麥族的通北野燕麥為親本的小麥遠緣雜交育種研究獲得成功,這是世界首例,標誌著中國小麥育種已居世界領先水平。

17.運載火箭技術有重要進展

中國航天工作者,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研製出長征係列運載火箭,先後成功地發射了35顆衛星,表明我國運載火箭技術已獲得了迅速發展,在許多領域已達到和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18.稀有氣體同位素地球化學的研究擠身國際先進行業

中科院蘭州地質研究所等中國科學家,在稀有氣體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方麵打開了新的領域,有相當一部分成果已居於國際先進水平。

19.超新星研究的新進展

南京大學汪珍如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李崇偉教授等中國天文學工作者,在超新星爆發和超新星遺跡研究方麵作出了新的成就,標誌著中國超新星研究已達到世界先進行列。

20.Ⅹ線激光研究的新突破

中國Ⅹ線激光研究科技工作者,采用中國獨創的技術,在三維全息照相方麵達到了新的水平,表明中國的Ⅹ線激光研究已進入國際先進領域。

21.第一台光子掃描隧道顯微鏡研製成功

這一台顯微鏡是由中科院北京電鏡實驗室和大連理工大學研製成功的,標誌著我國探索微觀結構儀器的研製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2.候風地震儀的發明

由中國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和河北省廊坊市新技術研究所,共同研製的八方位候風地震儀,為地震短期臨證預報開拓了新的領域。

23.計算機製造的攻克

國家計算機集成製造係統工程研究中心於1994年11月14日在美國榮獲美國製造工程師學會頒發的國際大獎——“大學領先獎”,意味著中國的計算機製造已達到世界水平。

24.水稻製種攻克成功

湖南省零陵地區種子公司黃培勁,因對水稻雜交製種提出了新的技術處理,而使畝產增高。此項技術已屬世界領先水平。

25.生命起源的發現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趙玉芬教授和上海機械新技術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曹培生於1994年9月首次在世界上發現並證明了磷酰化氨基酸是生命起源的種子,成為生命科學的重大發現。

26.激光研究已進入國際先進行業

中國激光研究,包括Ⅹ線激光研究、自由電子激光研究、氧典化學、準分子激光研究、高功率固體激光研究等已取得重大進展並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27.恐龍分子的新發現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於1995年3月公布,以陳章 良為首的課題組,從一枚恐龍蛋化石中分離出的基因片斷,與美國科學家從恐龍頭骨化石中獲得的基因片斷同源,對生命科學的研究的進展,具有重要意義。

28.新元素-釙-239的合成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95年首次合成新核元素釙-239,這在世界尚屬首次,是當今核物理學科的重要發現。

附:(以上參考《中國年鑒》、《中國百科年鑒》、《中國生物年鑒》、《中國地質、礦業年鑒》、《自然科學年鑒》、《中國化學工業年鑒》、《中國農業年鑒》、《中國地震年鑒》、《中國科學技術四十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