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近代武術史上,有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他就是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霍元甲。他武藝出眾,一身正氣,敢於和西洋力士較量,為中華民族和中國功夫爭得了榮譽。
霍元甲本是天津小南河村的普通農民,為了生計,輾轉到天津市做買賣。由於霍元甲出身於武術世家,他繼承了家傳的“迷蹤拳”絕技。少年時的霍元甲,除了向父親學習武功外,還打破門戶觀念,向其他門派的武師學習,練就了一身好功夫。他為人豪俠,經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在天津漸漸有了名氣。20多歲時,他打敗了上門比武的所有著名武師。
在懷慶藥店打工時,霍元甲結識了藥店掌櫃農勁蓀。農勁蓀曾留學日本,知識淵博,他常給霍元甲講一些中外故事,使霍元甲大開眼界。
1901年,有個叫斯其凡洛夫的俄國大力士來到天津戲園表演,他聲稱“打遍中國無敵手,讓東亞病夫們見識見識,開開眼界”。霍元甲得知此事,非常氣憤,他拉著農勁蓀到戲園找俄國大力士比武。當斯其凡洛夫私下了解到霍元甲的背景後,竟不敢上台應戰了。到了約定比武那天,斯其凡洛夫臨陣求饒,說:“我隻是來天津表演的,我說的那些話不算數。”霍元甲讓他登報為他侮辱性的言行道歉,斯其凡洛夫隻好照辦,隨後灰溜溜地離開了天津。
1909年,一個叫奧彼音的英國人在上海擺下擂台,譏諷中國人是“東亞病夫”,上海民眾十分氣憤,但又無人敢應戰。農勁蓀從報上得知此消息,就向同盟會員、革命黨人陳其美推薦了霍元甲。霍元甲一到上海,上海各大報紙便用大號字體刊登了“霍元甲挑戰英國大力士奧彼音”的消息。奧彼音和霍元甲約定了比賽時間和地點。到了比賽那天,上海張園內外擠滿了人。霍元甲如約而至,卻不見奧彼音的蹤影,原來他在英國隻是個馬戲團演員,沒什麼真功夫,聽說了霍元甲的名氣後,就逃之夭夭了。為了不讓觀眾失望,霍元甲請觀眾中身強力壯的和自己的徒弟們切磋較量。
1910年夏天,霍元甲在一批武術愛好者的讚助下,在上海閘北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學會”(後改為“精武體育會”),親自教授中國功夫。霍元甲打破了迷蹤拳隻在家族內傳授的規矩,毫無保留地將它傳授給異姓徒弟們。並且,受農勁蓀的影響,霍元甲的思想也由隻講求傳統武德向武術救國轉變。
日本柔道會對霍元甲嚇跑俄、英大力士的事很不服氣,便於1910年9月,挑選了十幾名高手,找霍元甲較量。霍元甲先讓他的徒弟劉振聲上場,劉振聲以靜製動,連勝對方五人。日方領隊非常惱火,自恃技藝純熟,點名與霍元甲較量。雙方剛一交手,日方領隊便知霍元甲功力很深,憑實力他不是對手,於是便企圖暗算霍元甲,但被識破。霍元甲虛晃一招,用肘急磕日本領隊的手臂,日領隊骨斷筋折,隻好認輸。
比武結束後沒幾天,霍元甲不幸於9月14日長逝於上海精武體育會,逝世時年僅42歲。關於霍元甲的死因,說法不一。有一種說法認為是日本人打不過霍元甲,便陰謀在霍元甲的咳嗽藥裏下毒,將其毒死。到底事實如何,我們無從得知,而霍元甲的死因很可能成為大家一直爭論不休的一個謎。
【博聞館】
孫中山與霍元甲
孫中山先生也很重視中國功夫。他一直是武術愛好者和提倡者,在從事民主革命的歲月裏,他曾特地聘師學武術。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好友農勁蓀及武術界同仁的協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孫中山得知了這一消息後,讚賞說:“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孫中山又從農勁蓀那裏得知霍元甲將霍家家傳的迷蹤拳公諸於世的高風亮節,很佩服這位武林英雄。
1920年,精武體育會在上海舉行成立十周年紀念活動時,孫中山先生親自題贈匾額,書寫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並為該會的特刊《精武本紀》撰寫了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