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風度美是高層次的美。優雅的風度是內在的素質於外表的動人運動。這裏所說的運動是指工作和生活中的言談、行為、姿態、作風和表情。
內在美似無形而實有形,往往從一個人的外部特征中表現出來。人們常說的“這個人的氣質和品性都很好”,說的就是這個人的內在美。表露在外部,為得體的風度。
對女性來說,內在美表現在生活上,謙和恭敬、柔情似水;社交上,善良、有同情心、體貼他人、幫助弱者;工作上,寬容默契、通情達理、吃苦耐勞、默默奉獻。
心胸狹窄,遇事斤斤計較,妒忌他人,損人利己,是內在美的大敵。同時,也直接影響外表美的形成。
內在美的衡量,取決於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個性氣質、品質情操和生活習慣,它是在長期的陶冶中形成的。如果能夠做到活潑但不輕佻,謙虛但不自卑,自信但不自傲,忍讓但不軟弱,誠實但不愚蠢,就是比較完整地具有內在美了。
優雅的風度從何而來?
有人認為,它來自言行、姿態。言行、姿態與風度固然密不可分,但它們畢竟是風度的表現形式,是風度的流而不是源。
僅僅在風度的外在形式上下工夫,盲目效仿別人的談吐、舉止及表情的話,隻能給人留下淺薄的印象。例如,在言談上,想學習別人的幽默感,然而由於內涵不夠,也未弄清楚何謂幽默,何時、何地、何種對象麵前才適宜幽默,在這種不明所以的情況下的所謂幽默,會使別人啼笑皆非,甚至鬧出誤會。
也有人說,風度美就是心靈美。這話並不全對。心靈美指人的思想品質高尚,屬於內在美;而風度美受內在美製約,但畢竟是通過言行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神韻,屬於外在美。應當承認,有的人心靈十分美好,但她們不都具有良好的風度。這是因為,外在美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它有它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規律。想用心靈美取代風度美是錯誤的。那麼,優雅的風度究竟從何而來?
性格與修養
具有修養和性格,是女人風度、風韻、風格的核心。每個人的性格不盡相同,好動或好靜,開朗或內向,合群或獨僻,熱情或冷峻……有人對自己性格的優缺點很了解,卻無力駕馭它。
現代女性,應當有鍛煉自己性格的自覺性。每個人的個性特點不同,所以性情陶冶對不同對象的意義也不同,方法也因人而異。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有針對性地選擇自己性格中的薄弱環節,采取恰當的方法,下一番工夫改造。修養,就是對自己秉性的鍛造磨煉。健全豐滿的性格,應該柔中有剛,韌中有勇,謙虛而不自卑,自信而不魯莽,細膩而不拖遝,熱烈而不狂放。
有意義的人生是真善美的統一,良好的性格是獲得人生幸福的基石。
知識與才幹
既然風度是人的內在素質的外在表現,因此,良好的風度必須以豐富的知識與涵養為基礎。風趣的語言、寬和的為人、得體的裝扮、灑脫的舉止等等,無不體現一個人內在的良好素質。
然而,要使你對知識的運用不顯得生硬,還有賴於智能的提高。當你的智力在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等方麵得到發展,你在知覺、表象、記憶、思維等各方麵得到了提高,加之你擁有豐厚的涵養,那麼優雅的風度就自然而然地為你所擁有了。
陶冶與淨化
女人風度和風韻的內在氣質,需要外在力量的陶冶。當我們走向大自然,麵向江海,腳踏青山,我們會感到大自然的偉大和力量。
中國文化傳統曆來強調審美活動中大自然對人的陶冶,西方美學則注重淨化。陶冶是感情的培養,是人把在審美活動中的美好感受保存下來,化入自己的氣質之中。情感,既需要生成、培養健康有益的生活情趣,又需要宣泄,即把已經成熟的情感發散出來,在吐故納新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淨化。
作為現代生活中的人要真正培養自己較好的風度形象和具有魅力的風韻,首先應當從“大”處著眼,從素質上提高自己。如果對自己的風度訓練僅僅局限於如何舉手,如何抬足,如何說話,如何顰笑,往往收效甚微,以致弄到俗氣的地步。換句話說,太過講究舉止,故意地追求優雅,反而失去了風度。
時尚之鏡
當然,陶冶作用並非大自然審美所獨有,人們在欣賞社會美和藝術美的同時,也能受到很大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