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0章 求人辦事不可忽視親戚的力量(1 / 1)

王永慶最初是用以父親名義借的200元錢開了一個小米後,後來用米店的利潤開了一家磚廠。再用磚廠的積累作本金做木材生意,到20世紀50年代初,他終於積累了5000萬元。他用這筆錢作擔保,向台灣當局申請了67萬美元的貸款,創辦了台灣塑膠工業公司。

陳瓣臣最初在幾位朋友的讚助下,集資創辦了一家五金木材行。後來,又用賺來的錢開辦了三家小公司,致力於木材、五金、藥品、罐頭食品及大米的外銷業務。1944年年底,他又用自己生意積累的資金,與其他十個泰國商人一起集資20萬美元,創立盤穀銀行,從而正式開始了銀行家的生涯。

周子敬創業時,是以100元錢與朋友合資開辦了一個餅幹作坊,生意做了一個月,才賺了70元錢。雖然發現市場需求量很大,但苦於本錢太少,難以為繼。後來,他說服叔叔借給他3000元錢,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餅幹廠——康寧餅幹廠,他既當經理又兼製作餅幹的師傅,其妻子做助手,弟弟任董事,很快發展到擁有40名工人、具有初步規模的小型餅幹廠。

陳家和辭職以後,一位經營玻璃生意的朋友來找他,讓他去籌集3000元錢參加合夥生意。當時,他的朋友的企業正遇到資金周轉不靈的情況,陳家和多方籌措,連同母親一輩子養豬攢下的1200元錢,好不容易湊足了3000元資金。他用這筆資金幫助朋友安然度過了經濟難關。不料,這位朋友不守信用,在擺脫困境後,馬上提出與他散夥,雙方的合作不到一百天就結束了。但陳家和沒有氣餒,他找到一家專門從事樓宇裝修生意的公司,主動提出合作,條件是:他以自己的錢參加投資,而生意人裝修的住宅和商店,都由他安裝所有的門窗玻璃。從此以後,陳家和以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勤奮承接玻璃安裝工程。為了建立信譽,他絕不以任何借口拖延工期。就這樣,大約用了兩年,陳家和逐漸積累一筆資金,並擁有了一批較固定的客戶。1962年6月,他以每月100元的租金租下了半邊店麵,取名“和興鏡莊玻璃工程”,正式走上獨立創業之路。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不管我們做什麼事,單打獨鬥是不行的,適時地依靠親戚朋友不僅會壯大自己的實力,而且也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當我們遇到難處時,不能忽略親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