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4章 巧設目標,勇於奮鬥(1 / 1)

辛勤的工作不能夠保證一個人成功,如果這個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麼,今天幹一行明天換一行,即便再聰明勤奮也很難成事。

目標是人們對於所期望成就的事業的決心。沒有目標,不可能有什麼成功,而隻能在人生旅途上徘徊,永遠到不了任何地方。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比喻為一條船。在人生海洋中,大約有95%的人就像是無舵船。他們總是漫無目的地漂泊,麵對風浪海潮的起伏變化,他們束手無策,隻有聽其擺布,任其漂流,結果他們要麼觸岩,要麼撞礁,以沉沒而告終。

還有約5%的人,他們有方向、目標,又研究了最佳航線,同時學習了航海技巧。這些船從此岸到彼岸,從此港到彼港,有計劃地行進。那些無舵船一輩子航行的距離,他們隻要兩三年就達到了。他們像現實中的船長一樣,既熟知下一個停泊或通過的港口,也深知航船的目的地。即使航行的目的地暫不明確(譬如探險航行),也能清楚地知道目標的特性、目的地上應有什麼和現在航行在什麼水域。如果出現狂風巨浪,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天災人禍,他們不會慌張,因為他們知道,隻要把應做和能做的都做到,那麼抵達目的地就是確定無疑的事。

有一個小和尚,每天他都要去寺後很遠的市鎮上購買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而其他小和尚則被派往山前的市鎮購物,路途平坦距離也近,但是還沒有那個小和尚回來得早。

有一天,方丈問這幾個小和尚:“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這麼近,又這麼平坦,怎麼回來得這麼晚呢?”幾個小和尚說:“我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就到這個時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方丈又問那個小和尚:“寺後的市鎮那麼遠,你又扛了那麼重的東西,為什麼回來得還要早些呢?”

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著早去早回,因為肩上的東西重,所以反而走得穩走得快。十年了,我已養成了習慣,心裏隻有目標,沒有道路了!”方丈聽後哈哈大笑,說:“隻有目標才能催人奮進啊!”

這個小和尚就是後來著名的玄奘法師。在西去取經的途中,雖艱險重重,但他心中的目標從沒有動搖過,直到最後獲得成功。

人生需要仔細規劃。沒有仔細規劃的習慣,隻能使自己每天過粗糙的生活。成大事者的習慣之一是善於在自己的人生規劃圖上精打細算!

曾經有兩名瓦工,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搭建一堵牆。一名行路人走過,問他們:“你們在幹什麼?”

“我們在砌磚。”一個人答道。

“我們在修建一座美麗的劇院。”他的同伴回答。

後來,將自己的工作視為砌磚的瓦工砌了一生的磚,而他的同伴則成了一位頗具實力的建築師,承建了許多美麗的劇院。

為什麼同是瓦工,他們的成就卻有著如此巨大的差別?其實,我們從他們兩人不同的回答中,已經可以看到他們之間不同的人生態度——前者把工作僅僅當成工作而已,後者則把工作當做一種創造,他有著自己的計劃:前者隻知道把一塊塊磚砌到牆上去,別的一概不知不問;後者不僅是在把磚砌到牆上去,而且他的目的很明確,要修建一座美麗的劇院。

兩個人在做同樣的工作,一個有目標,有自己的計劃,一個無目標,無計劃,這就是造成兩人成就不同、命運迥異的根本原因。

有一位哲人說過:“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這種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設計、規劃的過程就是事業目標策劃的過程。目標不但使我們的行動有依據,人生有意義,還能激勵我們的鬥誌,開發我們的潛能。

成功的方法就是,站對自己的位置,製定一個遠大目標,然後再根據情況製定分期目標,一步步走好每一段路,一步步向遠大目標邁進。

成功人士與平庸之輩最根本的差別不在於天賦,也不在於機遇,而在於有無堅定而遠大的人生目標。林肯致力於解放黑奴,並因此而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海倫·凱勒專注於學習,因此,盡管她又聾又啞,而且又瞎,但她還是實現了她的目標;福烈茲專心於生產利潤低微的小酵母餅,結果這種酵母餅暢銷全球。

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如果一個人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他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就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去取得成功。為自己量身定製一個目標,然後去為之努力,人生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