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媚術(2 / 2)

李漁對女子的媚態有一段很精辟的描述:"古雲:尤物足以移人,尤物維何?媚態是已。……媚態在人身,猶火之有焰,燈之有光,珠內金銀之有寶色,是無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女子一有媚態,三四分姿色,便可抵過六七分。……試以二三分姿色而無媚態之婦人,與全無姿色而止有媚態之婦人同立一處,或與人各交數言,則人止為媚態所惑,而不為美色所惑,是態度之於顏色,猶不止於以少敵多,且能以無而敵有也。

今之女子,每有狀貌姿容一無可取,而能令人思之不倦,甚至舍命相從者,‘態’之一字為崇也。”

媚術又分為內媚和外媚

內媚修神,修的是神韻,媚韻,以精神製約對方

外媚修身,改變自己的氣質,氣場和膚色。外媚修成後能散發一種淡淡的體香,以氣息製約對方。

不管是內媚或外媚,都需文化修養與氣質做底蘊,要不然難有大成。

這種媚術也是要看天賦的:清代丁耀亢在《續金瓶梅》一書中對“瘦馬”也有描述。

一等資質的女孩,將被教授“彈琴吹簫,吟詩寫字。畫畫圍棋,打雙陸,抹骨牌,百般淫巧”,以及精細的化妝技巧和形體訓練。

二等資質的女孩,也能識些字、彈點曲,但主要則是被培養成財會人才,懂得記賬管事,以便輔助商人,成為一個好助理。

三等資質的女孩則不讓識字,隻是習些女紅、裁剪,或是“油炸蒸酥,做爐食、擺果品、各有手藝”,被培養成合格的主婦。

當然,所有的這些煞費苦心的培訓都是為了將來能找個好買主,賣個好價錢。

因貧女多瘦弱,“瘦馬”之名由此而來。初買童女時不過十幾貫錢,待其出嫁時,可賺達千五百兩。一般百姓見有利可圖,競相效法,蔚為風氣,明代揚州鹽商壟斷全國的鹽運業,腰纏萬貫、富甲天下,故在當時全國,揚州“養瘦馬”之風最盛,瘦馬的出現,完全是用來滿足些有錢人變態心裏需要。

當然運氣好的就進了宮,很多人都狹隘的以為媚術就是發騷,這隻不過是一些沒有見識的娘們的胡言亂語罷了。最令人可悲的是,男人們心裏雖然喜歡,但嘴上卻趕盡殺絕!實在可悲。

“說下去”我頷首示意包子林。

“當時我看到這女人的時候…確實…咳咳,她告訴我,她本來是來旅遊的,誰知道錢包丟了,就想要在我這兒借住一宿”

寇仲將頭伸過來就叫“難道你讓她住了?”

我和包子林同時古怪的看了他一眼,這話不是廢話嗎?這有個如花似玉的女人在外頭說要住在你房子裏,隻要不是傻叉,誰會拒絕?

“不用鳥他,這女人怕是不吉祥吧”我打了個響指道。

包子林抿著嘴,眼神中閃著驚恐,那虛弱的靈體變得更加的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