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完完全全地套用SMART原則
而是利用SMART原則,推動目標管理
潘曉海所在的這家電器生產企業是個中型企業,它每年的生產總值能達到1億元人民幣。
在中國,像這樣的生產企業,處在一個發展比較迅速的國家來說,這並不算一個成功的企業,況且它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曆史。但對於一個白色起家的人來說,曆經十幾年,他能做到這麼大,的確是很不容易了。
這家企業的老板叫邱思明,他是個很精明的人,他敢於承擔任何責任,遇到麻煩,客戶投訴等,他都會在第一時間處理,那怕是自己虧損,他也不願讓自己的客戶流失,這就是他成功的地方。
不過,人總是會變得,特別是一個人已經爬到一個位置。那個不是一個好的位置,要是還想繼續往上爬,但又爬不動。一旦不動,就是往下退。畢竟,社會在前進,企業也要跟著前進,如果停止了,稍有不慎,就是在往後退。
現在,邱思明的企業已經到了這個位置,他要把銷售量提高,但是在市場方麵他們做的很不到位,原因是邱思明在市場投入的費用上卡得很緊,他害怕有大投資,怕承擔風險,因為它不想給別人打工,所有他盡可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把利益最大化。
這家企業已經處在了一個中型階段,有望向一個大型企業邁步,但又在一個很長的時間內是無法完成的。第一,它的資金跟不上,所以不能有太大的投資。
第二,管理能力有限,二點一,這家公司雖然在生產規模上還是不錯,但整體評價還是很寒酸。不能上市,就目前來看,它離上市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待遇也算是普遍偏低。二點二,工作環境在郊區,有管理能力的人都不願到這裏來工作。
第三,公司的市場定位就已經決定了它還有一段很遠的路程要走。它主要走的是中低端路線,銷售的區域隻能在二線城市以下,但人們的生活水平又不斷地提高,對品牌意識也會逐漸加強,所以它要成為一個大的企業,就得必須把市場定位提高。
即使如此,有時候,市場定位理論也不見得就可以說明一切。好比一台過時了的機器設備,隻要你懂得利用,它一樣可以給你產出效益。
邱思明想走的,就是這樣的一條路線。
這一年,業務部門在邱思明步步緊逼的情形下,外加一個非常專業做銷售的王成,完成了前所未有的銷售記錄,第一個季度就已經突破了三千三百萬的銷售額。
同樣,因為銷售量的上升,生產量也會隨著上升,而邱思明還是報有少投入,高收益的心態,對生產也不做出太多的投入,而公司的運作成本還是和以前一樣,這樣所導致的結果是公司所有的員工都很累。從掃地阿姨到車間員工,然後到職員,包括管理層,個個背地裏都在罵邱思明,說他是一個沒良心的企業家。
這還不算,邱思明看到第一季度的銷售記錄,心裏非常高興,但他是個永遠也不會滿足的人。第二季度一開始,邱思明就給每一個部門定了指標,要求第二季度在第一季度的基礎上再增加百分之二十。
這一指標下來,把每個部門的頭都嚇得全身發抖,就連擅長做銷售的王成這次也不得不搖頭了。
邱思明下的指標的根據是SMART原則,他不是完完全全地套用SMART原則,而是利用SMART原則,推動目標管理。
其實,邱思明的文化並不高,一個普通的專科生。況且學的還不是企業管理專業,他既然會想起用SMART原則,說明他已經很用心去管理這家公司。
按照SMART原則,即為,S,目標必須是具體的。M,目標必須是可量化的。A,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R,目標必須是與其他目標具有聯係性。T,目標必須具有截止期限。
邱思明下的指標與這套SMART原則具有一定的相識性,比如,他給銷售部和生產部都下了增加百分之二十的指標,符合第一。第二,可量化的數據,隻要一統計,數據就會出來,這很簡單。第三,他沒有規定說,如果沒完成指標,那麼會受到懲罰,這點,它就已經開始偏離SMART原則。第四,目標具有聯係性,它具有聯係性,但不是符合常理的聯係,這點,它又偏離了SMART原則。第五,雖然他的截止期限是以季度來做統計,但第三條與第五條已經產生了矛盾,所以第五條也的截止期限也就沒有了意義。